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威海卫之役

威海卫之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令北洋舰队集结在威海卫(今威海市)困守。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与旅顺遥遥相对,拱卫着渤海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日军采取抄后锁前的战术来攻取该地。1895年1月20日(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二十五艘兵舰运送的日军二万多人,开始在荣城湾登陆,时北洋舰队尚有大小兵舰十五艘,***艇十余只,但匿而不出抵抗。日军陷荣城(今旧荣城)后,分两路包抄威海卫后路。22日(二十七日)清军营官孙万林率部于桥头集附近抗敌,多次击退从陆路进犯的日军,终因兵单无援而败。30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五日)日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部分守台官兵奋起抵抗,伤亡惨重,炮台遂陷。2月2日(正月八日)北帮炮台又失,威海卫陷落。日本海军则封锁了威海卫港口,北洋舰队完全陷入被围攻的困境。在十分被动的形势下,爱国官兵进行反攻,击沉敌舰两艘和***艇五艘。北洋舰队则先后有“定远”、“来远”、“威远”、“靖远”等舰被击沉,***艇突围不果,全部被日军掳获,人员伤亡惨重。北洋舰队中的外籍军官英人马格禄和美人浩威勾结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炳,胁迫统帅舰队的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宁死不从,于2月12日(正月十八日)服毒自尽。当日,由牛昶炳与浩威托名丁汝昌降敌,14日(正月二十日)与日军签订降约。余舰十一艘被日军俘获。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亡。

猜你喜欢

  • 中俄会订条约

    见“旅大租地条约”。

  • 文景之治

    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文帝、景帝时期,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 “约法省禁”, “与民休息”各项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较大发展。当时土地垦辟,人

  • 马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二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进行的著名战役。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魏将庞涓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韩,直

  • 共和党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袁世凯继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代行国会职权,各派政治力量为谋取议席不断分化组合。为在临时国会中与同盟会抗衡,1912年5月以章炳麟、张謇等为首的统一党,

  • 梁氏专权

    又称梁氏之变。汉章帝时,梁竦女为贵人,生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梁氏蒙恩赏,一门三侯位特进,由此而盛。梁商二女,一为汉顺帝皇后,一为汉桓帝皇后。梁商、梁冀父子以外戚之贵相继为大将军,秉掌汉政二

  • 安庆马炮营起义

    亦称戊申安庆之役。安徽革命团体岳王会以安庆新军为主要对象,进行革命活动。该会会员熊成基、范传甲、倪映典、柏文蔚等投入新军,发展会员。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熊成基等计划在清政府调南洋各军在安徽太湖

  • 噶尔丹叛乱

    清初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活动。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四部。其中以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康熙时厄鲁特的准

  • 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我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 王敦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司马睿建东晋政权,以王导为丞相,王敦为镇军大将军,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为摆脱威胁,重用刁协、刘隗、周凯、戴渊等人,抑制王敦势力,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公元322年),

  • 楚汉之争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全国政权而进行的斗争。钜鹿之战,项羽打败章邯,威名大振,成为“诸侯上将军”,势力最强,因欲统治全国,刘邦首先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根据“先入关者王之”的约言,他想做关中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