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欧阳玄

欧阳玄

【生卒】:1273—1357

【介绍】: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生卒】:1195——1280

字原功,浏阳(今属湖南)人。幼从母李氏、张贯之从学。延祐二年(1315)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又任太平路芜湖县尹,下察其情,平决疑狱。为武冈县尹时,解除獠汉杂居矛盾。后任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元统元年(1333)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为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论、赞、表、奏,皆他属笔。至正十四年(1354)农民起义烽起,他献招捕之策千余言。病逝。追封楚国公,谥文。著有《圭斋文集》若干卷传于世。


【生卒】:1273—1357

【介绍】: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生卒】:1195——1280

字原功,浏阳(今属湖南)人。幼从母李氏、张贯之从学。延祐二年(1315)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又任太平路芜湖县尹,下察其情,平决疑狱。为武冈县尹时,解除獠汉杂居矛盾。后任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元统元年(1333)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为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论、赞、表、奏,皆他属笔。至正十四年(1354)农民起义烽起,他献招捕之策千余言。病逝。追封楚国公,谥文。著有《圭斋文集》若干卷传于世。


【生卒】:1273—1357

【介绍】: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猜你喜欢

  • 喜明

    【生卒】:?——1911字哲臣。西安驻防。举人。宣统三年九月,辛亥革命爆发。民军攻旗营,抵抗不利,遂杀三个女儿后自焚而死。【生卒】:?—1818【介绍】:清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乾隆间由刑部笔帖式累擢

  • 王重师

    【介绍】:唐末五代时许州长社人。材力兼人,沉默多智。事朱温为拔山都指挥,力战齐鲁间,威震敌胆。唐哀帝天祐中,累官佑国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居数年,甚有威惠。后梁开平中,为刘捍所构,赐死。

  • 梁从吉

    【介绍】:宋开封人,字君祐。仁宗时宦官。神宗熙宁初,为邠宁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西夏攻大顺城,围庆州七寨,从吉率兵与战,获其首领。又平宁州兵变。以功升都钤辖。官终副都知。卒谥敏恪。

  • 王瑚

    【介绍】:西晋陈郡陈人,字处仲。王隐弟。少重武节。成都王司马颖举兵向洛,以为冠军参军。累积军功,迁游击将军,守卫大司马门。时上官巳纵暴,瑚等谋诛之,反为所害。

  • 王震

    【介绍】:宋严陵人。九岁能文,年十二三已立志于道。为杨简高弟。

  • 蔡廷玉

    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人。事朱泚,时劝其奉朝廷,并阴耗财力。后以面折泚弟滔,受诬贬柳州司户参军,行至灵宝,自投河死。【生卒】:?—约783【介绍】:唐幽州昌平人。与朱泚同里相狎。泚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

  • 张承

    【生卒】:?—218【介绍】:东汉末河南修武人,字公先。张範弟。初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挂冠而去,避地扬州。后归曹操,拜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政化大行。操将西征,承参军事,病卒。

  • 袁韶

    字彦淳,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淳熙进士。历知桐庐县、太常寺主簿。为临安府尹,几十年,理讼精简,平反冤狱甚多。绍定元年(1228),拜参知政事。丞相史弥远鉴于韩侂胄用兵战败,不敢讨伐李全叛乱。韶力请攻

  • 邢峦

    【生卒】:464—514【介绍】:北魏河间鄚人,字洪宾。邢颖孙。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以州郡表贡,拜中书博士,迁员外散骑侍郎。为孝文帝所知赏。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宣武帝时,除安西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 李嗣昭

    【生卒】:?-922字益光。本姓韩,汾州太谷县民家子,被李克柔收养为子,初名进通,后更名嗣昭。少从征伐,胆略过人,受到李克用器重。天复年间汴军围太原,他主张坚守,反对遁入北蕃,并率军昼夜出袭,汴军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