胏渥氏
见“叱卢”(542页)。
见“叱卢”(542页)。
古部落名、姓氏。源出匈奴,为南单于远属,原居阴山地区,统12部。史称“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被长襦及足,而无裳”。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约公元1世纪时,移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为长方形铲状,长约5厘米,宽4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内宿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人名或番号名。为西夏宫廷宿卫者佩带之信牌。
?—1797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杭阿坦氏。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前锋随征缅甸。身经29战。三十八年(1773),随征金川,屡立战功,得功牌3。五十年(1785),授甘肃玛纳斯左营千总。五十四
?—1246元太宗※窝阔台皇后。又译脱列忽乃、秃纳吉纳、朵列格理、秃剌乞纳。乃蛮氏(又作乃马真氏)。一说为太阳罕太不花女。原为兀洼思蔑儿乞部长带儿兀孙妻(一说为蔑儿乞部长脱脱子忽秃妻),宋嘉泰四年(1
?—757唐朝叛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少孤,随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名安禄山。通六蕃语,为互市郎。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以战
鲜卑拓跋部贵族,代国宗室。※拓跋郁律第四子。史称“多才艺,有志略”。晋咸康四年(338),长兄拓跋翳槐临终,嘱迎立次兄拓跋什翼犍。诸大人以什翼犍质于后赵邺城,难以返回,宜立长君以镇众望,其三兄拓跋屈刚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12宫,其中3宫设有闸撒。粘独里僧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参见“俍人”(1687页)。
451—502北魏大臣。亦作缪老生、丘目陵亮,字幼辅。鲜卑丘穆陵氏(后改穆氏)。开国大臣太尉穆崇玄孙,驸马都尉穆平围之子。献文帝拓跋弘时,为侍御中散。尚中山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