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失蛮

答失蛮

①元代伊斯兰教徒中的一种称谓。宋代汉译打厮蛮,亦译大石马、达失蛮、达识蛮。源于波斯语,意为“明哲的人”。元代该词使用颇广:一般指伊斯兰教学者,在文献中,常与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教士)并称;有时也泛指伊斯兰教徒;亦有人以此为名者。元代,与僧道、也里可温、儒人一样,享有免除军役、差役和赋役的待遇。许多称为答失蛮的伊斯兰教学者曾在※回回掌教哈的所中任职,执掌回回人的词讼、婚户、钱粮、刑名等。元朝政府虽明令取消,但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的规定,对回回人仍拥有部分权力。 ②(1248—1304)元朝大臣。蒙古克烈氏。※孛鲁欢第三子。幼事忽必烈于王府,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史)。忽必烈即位后,独掌第一怯薛,兼监斡脱总管府,又兼户部尚书、内八府宰相,掌财政及诸种祭祀。至元十八年(1281),掌泉府司事。二十四年,先后从帝及皇孙铁穆耳征叛王乃颜、合丹。二十五年,充宣政院使,掌全国佛教及吐蕃事务。次年,从帝征叛王海都至杭海山(今杭爱山)。成宗元贞元年(1295),加平章军国重事,奉命征海都党亦怜真。大德三年(1299),兼翰林学士承旨,仍领泉府司事。追封高昌王,谥忠惠。③(1258—1317)元朝将领。哈剌鲁氏。哈只之子。袭父职为忽必烈宿卫,充博尔赤(司膳)。揭发阿合马恃权擅政、侵贪财赋之罪。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讨叛王乃颜,有功。二十六年,从征海都于杭海岭(今杭爱山),受命督运粮饷。曾谏言撤尚书省,奏劾右丞相桑哥之弊端。成宗即位后,领供膳司事。曾劝阻成宗亲征海都。迁司农丞、司农卿。大德十一年(1307),迎奉武宗海山即位,任中书参知政事,仍司农卿。仁宗即位后,历任佥宣徽院事、宣徽使。卒,追封定国公,谥忠亮。

猜你喜欢

  • 侬智高

    1025—1055?北宋壮族反宋首领。广南西路广源州侬峒人。壮族。其母※阿侬原为傥犹州知州侬全福之妻,后全福被交趾执杀,遂嫁商人,生子智高。13岁时杀其父曰:“天下岂有二父耶?”因冒侬姓,与其母奔雷火

  • 黑党项

    唐代党项部落之一。居地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以西之地。“黑”为尊称;一说“黑党项”意为“弥药”。《辽史》中称为“鹤(喀)剌唐古”。

  • 北狄

    见“狄”(1103页)。

  • 彰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可黎可足

    唐代吐蕃赞普。即赤祖德赞,又名日巴坚。参见“赤祖德赞”(1014页)。

  • 纳哈查

    见“纳噶察”(1270页)。

  • 索尔和绰河所

    见“锁郎哈真千户所”(2234页)。

  • 顿珠多吉

    ?—1909清末西藏贵族。藏族。十三世达赖喇嘛之兄。光绪十四年(1888),封公爵,赏宝石顶戴和孔雀花翎。二十九年(1903),与乃穷护法神组织官员会议,唆使官员抨击噶伦,迫噶伦辞职、噶厦解散。次年,

  • 吉勒尔

    见“奇勒尔”(1352页)。

  • 蛮夷

    见“蛮”(2272页)、“荆蛮”(1583页)、“蛮方”(2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