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书名。东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或阳衒之)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北魏、东西魏时期的三部杰作。衒之历官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洛阳曾为东汉、曹魏、西晋的京都。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又自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迁都洛阳,此后40年,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由于皇室崇奉佛教,伽蓝(梵语佛寺)骤增,也是佛教重地。及尔朱荣入洛,杀王公朝士2000余人,当时死事之家多舍居宅以施寺,为死者祈福。永熙(532—534)初,“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东西魏分立,东魏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诸寺僧尼皆徙邺。后东西魏长期战争,洛阳备遭战火破坏。武定五年(547),衒之因事至洛阳,见往昔繁华的洛阳古城,此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抚今思昔,感触万端,遂抱着对故都横遭大劫之沉痛心情,撰写此书。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共5篇,追叙北魏盛时洛阳内外伽蓝的兴隆景象,兼叙政治、人物、风俗、民族、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书中用细腻的笔触记述城内外著名伽蓝的结构和帝都风物、庭园景色;详尽记载北魏末年契胡尔朱氏拔扈的史实,并对拓跋鲜卑等贵族权豪和僧侣地主穷奢极欲的生活及其贪鄙性格,寓有讥评之意;描述洛阳商市,特别是永桥市和鱼鳖市的繁荣景象,生动地介绍了南北诸族饮食嗜好殊异的风俗。同时,记述了四方诸族归附者居住的四馆(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里(归正、归德、慕化、慕义)情况。此外,还据宋云《宋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综述宋云、慧生西行求法经过,为研究古代西域及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本书文字简明清丽,颇有特色。传世刻本有如隐堂本、吴琯古今逸史本、绿君亭本、汉魏丛书本、徐毓卿本、璜川吴氏真意堂活字本,照旷阁学津讨源本、吴若准集证本、洛阳西华禅院重刊集证本、李葆恂重刊集证本、唐晏钧沈本、日本大正藏经本、四部备要重印集证本、张宗祥合校本等。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范祥雍校注本,1978年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修订本、校注补本。

猜你喜欢

  • 史二官

    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属部首领。简称史二。蒙古族。原驻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外,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为邻,互相仇杀。嘉靖(1522—1566)中,率部投明朝,被安置于龙门所(在今河北

  • 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8915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地区,尤以澫尾、巫头、山心、潭吉四岛最为集中。其先民为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部分,15世纪开始陆续由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

  • 岩母斤

    见“宣简皇后”(1747页)。

  • 蒙赶

    ?—1045北宋庆历年间环州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广南西路白崖山(今贵州荔波县境)人。庆历(1041—1048)初,与思恩县区希范、区正辞等联合举兵反宋,建立“大唐国”,被拥立为帝,请巫师设坛祭天,建制封

  • 七牧者

    唐代吐蕃职官之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定立吐蕃管理制度,命7名官员专管畜牧业,称“七牧者”。据《德乌佛教史》载,此7官称及职责是:洛昂牧马、当巴牧牦牛、热卡牧山羊、卡尔巴牧绵羊、桂氏牧驴、恰氏牧狗、俄

  • 五大臣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开创后金汗业的功臣五人立为理政听讼大臣。此五臣即:※额亦都、※安费扬古、※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擢居此要职。战时率领八旗兵出外征战,平时在内佐理政务和

  • 飒秣建

    见“康国”(2100页)。

  • 奇彦其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多由男子担任。传说其附体的神灵为狐狸、野鸡、兔子等一些成精的小动物。能给人扎针、占卜。

  • 元朝秘史

    书名。原名《蒙古秘史》,蒙古语为《忙豁仓·纽察·脱卜察安》。不著撰人姓氏。明刻本12卷。《永乐大典》收录本15卷。原为蒙古皇室秘籍,藏国史院。元亡,明人得之,分段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及旁译、总译,共2

  • 厂汉卜罗

    ?—1913清末民初内蒙古昭乌达盟杭锦旗※“独贵龙”运动的组织者。蒙古族。为反抗军阀官僚、大地主、大旅蒙商号掠夺蒙古人民的土地牧场和牲畜财物,于1912年与札萨克旗“独贵龙”运动的首领旺丹尼玛共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