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畴
即“泰赤乌”(1800页)。
即“泰赤乌”(1800页)。
1935年4月新疆军阀盛世才提出的施政纲领。内容为:彻底厉行清廉;发展经济和提高文化;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全省动员努力春耕;便利交通;保持新疆永远为中国领土;反帝反法西斯和永久维持中苏亲善政策;建设新
明清四川摆夷人(今傣族)土司名。清康熙十九年(1680),首领阿世忠帅众归清。二十二年(1683)准其请,袭副长官原职,颁给号纸,无印信(一说有印信),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义熙六年(410),仆浑与羌句岂、输报、邓若等率户2万降于西秦乞伏乾归。次年二月,其部众3千余户被徙于度坚城(今甘肃靖远县西),乾归派子敕勃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火神爷”。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旧时因取火困难,对火十分敬畏,认为火有神主宰,尊称为“佛架玛发”。虽无供奉的具体神偶,但对火的禁忌很多:不能跨越火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
见“怛逻斯”(1501页)。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1417明朝将领。亦译巴图特穆尔,汉名吴允诚。蒙古族。初为蒙古将,明初,居甘肃塞外,官至平章。明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伦都儿灰(柴秉诚)率部众5000余人、马驼1800
书名。十六国时期后赵中大夫傅彪、贾蒲、江轨撰。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仿两汉、魏晋之制,命撰
即“笔写契”(18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