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母女连名制

母女连名制

以女儿名同母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氏族和家族均以女子为核心,实行望门居和从妻居的对偶婚,丈夫不算妻方氏族成员,子女血统和世系只能依母亲计算,通行母女连名和母子连名。即女儿和儿子的名字连上母名的一二个音节。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一些民族还保留着若干此类连名制的遗迹。连名方式大致有三:一是将母名置于儿女名之前。如纳西族东巴教主丁巴什罗,其家先辈的母女连名系谱为:米利阿由——阿由土土——土土捏瓦——捏瓦沙韶……。二是将母名置于女儿名之后,如布朗族牙因哉家,四代系谱为:牙因哉——伊叫因——伊埃叫——伊少埃,第二、三、四、代的“因”、“叫”,“埃”均为上一代母名中的一个音节。实行此种连名的还有高山族中的阿美人、平埔人等。三是将母名置于家族名与己名之间。如独龙族龙棍家之女名龙棍·秘尼·倒菩桑,龙棍为家族名,秘尼为母名,倒菩桑为本人名。连名后若与别人名字相同,则增连外祖母名或父名以示区别。前者如布朗族,后者如高山族。

猜你喜欢

  • 戛播

    见“牯脏头”(1665页)。

  • 和林格尔厅志略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清和林格尔厅巡检陈宝晋纂辑。同治十年(1871)二月成书。现存民国年间油印本,约3千余字,分山川、方舆、疆域、古迹、边堡、道路、桥梁、公署、监狱、祠祀、仓库、兵制、马政、田赋、

  • 右叔沛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伽舍罗逝

    见“朅槃陀”(2284页)。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叔父车凌蒙克随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多罗贝勒,建旗.次年,晋封多罗郡王。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

  • 牛群头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蒙古语称“失八儿秃”,意为“有泥淖”。在今河北沽源县南10余里处。南接偏岭站,北按察罕脑儿站。其地有驿、邮亭、巡检司,住

  • 东冶

    ①古地名。在今福建福州市,一说在闽北浦城一带。汉高祖五年(前202),因无诸率闽越人佐汉灭项籍有功,复立闽越王,定都于此,为闽越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②古县名。在今福州市。东汉置,晋废。

  • 冷支

    见“令支”(578页)。

  • 阿卜都尔璊

    ①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库车人。清贝子鄂对从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不堪忍受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的欺凌,随鄂对、乌什伯克色提卜阿勒氐等投附清军。二十三年(1758),闻清定边将军兆惠等

  • 赵炳龙

    1608—1697明末清初白族诗人。字文成,又字云升,晚号楸园老人。云南鹤庆军民府剑川州(今剑川县)人。明给事中赵完璧子。自幼谦谨好学,工古文诗词,注重实务。崇祯六年(1633),中乡试亚魁。明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