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吐鲁番
即“倭赤”(1888页)。
即“倭赤”(1888页)。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参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见“伊列河”(804页)。
①见“图鲁博罗特”(1438页)。②见“固始汗”(1431页)。
?—1495明代四川马湖府土官。彝族。土知府安洪子。成化六年(1470)六月,袭马湖府(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土官知府。在职期间,对治下夷民残酷暴戾,计口赋钱,岁入银万计,肆意淫乱土民女子,用妖僧百足魇
见“阿鲁台”(1217页)。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九年(1883)置。治所在今新疆乌什城。管理村庄28处、两驿站、13卡伦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2部游牧地。隶阿克苏道。副将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勿口”,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见“八关”(22页)。
即“海东青”(1938页)。
四川小金县八角屯藏族等反对军阀之斗争。1917年八角屯藏汉人民因不堪军阀的压迫和苛敛,在藏族喇嘛查都若巴、汉族傅南山等人率领下举事,众至6—7千人,两月内先后攻占懋功、抚边、绥靖、崇化及丹巴县。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