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道五节度

东道五节度

吐蕃统治河陇地区的军政建置。又称“东境五节度”或“东鄙五节度”,简称“东道节度”。掌管青海、甘州、河州、凉州及瓜州等五个节度区,并兼管松州道节度。主要驻地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有时在陇州(今陕西陇县)。节度驻所称“大节度衙”。设节度大使(或称东道节度、东道都元帅、东军相令公),佩刻有飞狮和藏文“大节度衙令”的印信,负责掌管军政事宜,统领各节度,传达吐蕃赞普政令,召开节度会议,权力甚大。吐蕃著名将领论莽热、尚绮心儿及尚结息等均曾任此职。据现有史料看,此职约始设于公元762年,首任为尚结息。迨公元849年论恐热杀死最后一位东道节度后,此职即因吐蕃内乱而废。

猜你喜欢

  • 茅滩

    毛南族古称。又作“茆滩”。始见于宋代。分布于宜州、南丹州和安化州的相邻地带(今广西环江)。同古僚人有密切关系。元明清三代作为地名出现。无文字,以农耕渔猎为主。清乾隆、道光(1736—1850)以后,渐

  • 四胡

    蒙古语作“侯勒”,即四弦。18世纪前出现的蒙古民族乐器。盛行于科尔沁草原,几乎家家皆有,人人擅奏。可独奏,亦可伴奏。琴筒为木制,蒙以蟒皮,琴杆用乌木或红木制成。有弦四条,弓用马尾制作,分成两股,分别夹

  • 马应龙

    1473—1527明朝大臣。字公济,号雪峰。甘肃临夏人。回族。正德六年(1511)进士,任户部江西司主事。逾年,随都御史彭泽率甘肃兵民征蜀,积功,升户部山东司署员外郎。后病归故里,居乡三年,十六年(1

  • 黑水州都督府

    唐置边疆政区名。亦简称黑水都督府、黑水府、黑水州。因设于黑水(今黑龙江)流域而得名。开元十四年(726,《册府元龟》作十三年)置。辖境东临日本海(包括今库页岛);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外兴安岭;西达精奇里江

  • 元万顷

    ?—689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元氏。北魏京兆王元子推后裔,新安公元白泽孙。善属文。初为通事舍人。乾封元年(666),从英国公李绩征高丽,为辽东道总管书记。因奉令作文檄,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

  • 元渊

    ?—526北魏宗室。因避唐高祖讳,又作元深,字智远。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广阳王元嘉子。永平四年(511),父卒,袭爵。孝明帝(515—528年在位)初,任肆州刺史,预行恩信,族人便

  • 德康巴·罗桑拉丹

    1683—1766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生于阿米吉白山赛康静修院附近之采尔甫。10岁从大禅师根敦德勒受戒出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入夏琼寺讲经院,聆听圣哲热洛巴讲授教程。18岁于塔尔寺立宗辩

  • 乙林免

    辽对贵族妇女的封号。亦作“迤逦免”。《辽史·国语解》作“夷离的”。契丹语音译,本意为“妃”或“夫人”。只有丈夫封为王的妇女才能获此封号。多出现在辽代中晚期的汉文墓志中。如太平七年(1027)的《耿知新

  • 搓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

  • 广安城

    古城名。位于新疆吐鲁番。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周2里许。有四门:东曰朗义,西殷阜,南宣义,北利成。吐鲁番领队大臣驻扎。同治九年(1870)八月,为浩罕伯克阿古柏破坏。光绪十年(1884)重建,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