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秀才

秀才

本意指优秀人才。汉武帝始定为选举科目。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三国魏州举秀才,郡举孝廉。晋朝沿之。东晋时以学校陵迟,秀才、孝廉一度不策试。通常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南北朝略同。时秀才之选最为重要,多以此出任要职; 因由州郡国中正把持选举,故所举多世家豪族。隋、唐沿用,为举士科目。唐朝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高宗永徽二年 (651)罢。宋朝凡读书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朝亦为荐举之一种。洪武十五年(1382),举秀才有数千人之多。被举者多受重用,每任命为地方或中央大吏。在荐举科目中最为显要。亦作为科目中生员之俗称。清朝亦然。


秀才本义是才能优异。汉朝作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皇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后世多沿置,唐初尚有秀才科,后渐渐变为一般儒生的通称,宋朝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初曾举秀才几十名任知府。后来专指府州县在校生员。

猜你喜欢

  • 平准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市下大夫属官,主平衡市上物价,使相依准。其下设平准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典给

    官名。元代于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各设典给一人,掌生员膳食。

  • 解印

    即辞官,解职去官。《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

  • 定科郎

    官名。一作“定课郎”。三国魏置,六品。为尚书省定科曹长官,掌制定律令。《晋书·裴楷传》:“钟令荐之于(魏)文帝”,“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西晋省。南朝所设“删定

  • 噶尚拨什库

    满语官名。即“屯拨什库”。

  • 羽林左丞

    官名,汉置,属光禄勋羽林左监,佐左监掌羽林左骑。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参看“羽林丞”条。

  • 火长

    古代的小军官.《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唐府兵之制,以十人为火,置火长。

  • 挈壸署

    官署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掌钱币铸造。《晋书·石勒载记上》: “置挈壶署,铸丰货钱。”

  • 行廷尉事

    代行廷尉之职。《后汉书·邓晨传》:“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廷尉,中央掌审判的高级官员,类似今天的司法部长。参看“行”、“廷尉”两条。

  • 宣惠尉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散职八尉之一,正七品。官名。隋炀帝置,正七品武散官授宣惠尉。见《隋书·百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