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
宰相尊称。因拜相者多封公,故名。或以为曹操以丞相封魏公,故相公之称自曹操始。
丞相、宰相的俗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丞相称相公,自魏已然矣。王仲宣《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注:“曹操为丞相,故称相公。”唐宋宰相也称相公,宋朱彧《萍洲可谈·一》:“祖宗故事,宰相呼相公。”
宰相尊称。因拜相者多封公,故名。或以为曹操以丞相封魏公,故相公之称自曹操始。
丞相、宰相的俗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丞相称相公,自魏已然矣。王仲宣《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注:“曹操为丞相,故称相公。”唐宋宰相也称相公,宋朱彧《萍洲可谈·一》:“祖宗故事,宰相呼相公。”
官署名。即“贵州清吏司”。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司环中士佐官,正一命。
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官名。即“行部尚书”。
学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从九品。掌太史院所属星历生的管理、训导。
官名。隋太仆寺有牛羊署,置令及丞,掌牧养牛羊之事。炀帝时罢。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从八品,左右各一人。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奉旨以某官即用者之特旨班次。凡奉旨指明何衙门及何省者,亦遇缺即用。乾隆三十年 (1765)定,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不入常班班次,即行选用。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文类科目。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诏举,李昇期等三人及第。
官名。北周置司准中士,正二命;司准下士,正一命。掌衡器的标准,属冬官府匠师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