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使
官名。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后,宋、辽之间不断通使,如正旦使、生辰使等,双方使臣各带国书,故称国信使。
官名。宋辽与宋金之间一般聘问往来或有求于对方者,称国信使。辽称礼信使。
官名。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后,宋、辽之间不断通使,如正旦使、生辰使等,双方使臣各带国书,故称国信使。
官名。宋辽与宋金之间一般聘问往来或有求于对方者,称国信使。辽称礼信使。
官署名。南宋初置,隶宣抚司,掌招纳沦陷区军民。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诸坊监院务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
教育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原隶大学院,大学院改为教育部后改隶教育部。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教育部大学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其职务为决议全国教育及学术上重要事项。委员
官名。清置于八旗都统衙门,于监生、甲兵内选充,掌文书档案等事务。
①《周礼》官名。夏官司马的属官。中大夫爵。一说为周朝置。掌王车玉路的驾御。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夏官府。以大驭中大夫为长官,下役小驭下大夫,辖戎驭下大夫,斋驭下大夫、道驭上士、田驭上士、衔枚中士等
南宋乡兵忠义巡社统兵官。参见“社长”。
官制用语。宋朝吏人、公人、军人等名次与地位较高者称为上名,较低者称为下名。
官名。元置,秩正三品,员额二人,为太常礼仪院的副长官。
官名。北宋每皇帝出征、巡幸,则于京师置,掌京城弹压之事。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可能是织锦匠的异称。见“织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