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主

军主

官名。①南北朝置,为军的主将,其下设有军副。所统兵力无定员,自数百人至万人以上不等。除统率步兵的军主外,还有马军主,水军主; 因任务不同又有帐内军主、游荡军主、伐蛮军主、前军军主、山陵军主等名目; 以官署名则有台军主、 左厢军主等。北齐时宿卫宫禁的诸备身五职中皆置此职,当时除作战、警卫外,亦有掌管营造事务者,则属将作大匠。隋初为三卫府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三卫为三侍,遂罢。在南朝无固定品阶,多以将军领之,最高者为三品将军。在北朝地位稍低,在此职之上设有相当于南朝军主的统军,北齐定为从七品,北周定为四命,隋朝为正九品。党项熟户族帐百户以上大首领称本族军主,高于指挥使,低于都军主。李继迁、李德明时均设此职。②五代及北宋时,军都指挥使的简称。③三国魏时,为军队主帅的泛称。


一军的主帅。《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遂推张郃为军主。”南北朝时称主一军者为军主,称大首领为都军主,百帐以上为军主,其次者为副军主。见《资治通鉴》、宋元嘉十七年等、《文献通考·兵四·兵制》。

猜你喜欢

  • 粉署

    原为汉朝尚书郎奏事的地方,后来为诸曹郎的异称。《汉官仪上》:“尚书郎奏事光明殿,省中皆胡粉涂壁。”《白氏六帖》:“诸曹郎曰粉署,亦曰仙署。”

  • 群牧都使

    官名。即“都监牧使”。

  • 草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除草施肥改良土壤。下士爵。属员有史、徒等。《周礼·地官·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官名。周朝设此官。《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

  • 小行入

    官名。大行人属官。《周礼·秋官》有此官,“下大夫四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

  • 堂札

    文书名。下行文。宋朝称“堂札子”,系中书行遣小事时所颁公文。清朝称“堂札”,即堂官委派属员差务时所颁公文。

  • 向导处

    官署名。清朝为皇帝出巡做前导工作之机构。初有其实而无其名。凡皇帝出巡之前,向导官则率所属前往出巡地点,详察路径,通桥梁、平险阻,计途程之远近以奏报。待皇帝出京时作前导。乾隆二十九年(1764)正式设立

  • 小呼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雍州牧主要僚属之一,位在长史、司马、司录、大呼药下,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待罪

    ①供职之谦词。官吏因怕失职获罪,故称。《汉书·石庆传》: “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宋朝宰相、执政于奏章中常自谦言: “待罪政府”。②臣僚等候处分之谓。《汉书·匡衡传》: “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

  •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

  • 官府文书名。宋朝诸州行下属县公文,不用符者则用“帖”。其他上级府衙对下属,亦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