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府丞
官名。北齐置。见“供府署”。
官名。北齐置。见“供府署”。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考选委员会的长官。见“考选委员会”。
官名。见“三司使”。
官名,即河南郡太守,掌治其郡。王莽置大尹,职如太守。见《汉书·王莽传》。
清制,笔帖式专任部院各衙门的满文书写与翻译等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定笔帖式出缺, 俱令考试补授。宗人府、内阁、各部院、八旗都统等衙门、盛京兵部、外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各衙署,均设有笔帖式缺额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刊正将军名号时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陈沿置,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五品。
官名。明初工部所属屯田部置,一人,正六品,协郎中掌本属部事务。洪武十三年(1380)改屯部员外郎,二十九年,再改屯田清吏司员外郎,遂为定称。
满语官名。汉译为“左副都御史”。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广西、贵州等省设有,设于州或土州内。从九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一人,置于黄平州重安司。
官名。即宗正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宗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