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
西周名杞,为杞国都。春秋初杞国徙都后,始名雍丘,为宋邑。在今河南杞县。《春秋》:哀公九年 (前486),“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后为郑邑。战国初为韩邑。《史记· 韩世家》: 景侯虔元年 (前408),“伐郑,取雍丘”。即此。秦置县。
古邑名。本杞国,春秋为宋雍丘邑。即今河南省杞县。《春秋》哀公九年(前486年):“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即此。战国属魏。秦置雍丘县。
西周名杞,为杞国都。春秋初杞国徙都后,始名雍丘,为宋邑。在今河南杞县。《春秋》:哀公九年 (前486),“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后为郑邑。战国初为韩邑。《史记· 韩世家》: 景侯虔元年 (前408),“伐郑,取雍丘”。即此。秦置县。
古邑名。本杞国,春秋为宋雍丘邑。即今河南省杞县。《春秋》哀公九年(前486年):“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即此。战国属魏。秦置雍丘县。
金置,属苏门县。在今河南淇县西南早生村。
①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苗民司:“大龙潭在司(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北。澄深不测,有灌溉之利。”②即古雷塘。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清一统志·柳州府》:龙潭“在马平县(今柳州市)
古名舂水。在今湖南桂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80桂阳州: 舂陵水在 “州北三十里。自蓝山县东北流入界。一名衡塘。一曰鍾水。又名舂水。经宁冈山下,曰黄田滩水,俗所谓十八滩也。有流渡水,自岩塘山下流入焉,
在今陕西宜川县北。《方舆纪要》卷57宜川县:玉莲池,“《志》云,池广数千顷, 为一方之胜。今湮”。
①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属秦州。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金废。②清置,属海城县。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北甘泉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土河堡”条下:“甘泉堡在(海城)县北三十里。”
唐方镇名。咸通三年 (862) 分岭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所在邕州 (今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后号建武军。唐方镇名。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邕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置,属科布多参赞大臣。在今新疆青河县青格里河右岸。该盟游牧地在今青河、富蕴二县境内布尔根河、乌伦古河流域。清祁韵士 《皇朝藩部要略》 卷14: “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部
北宋置,属钦州。在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后废。北宋置,即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后废。
即今四川井研县北乌抛乡。清光绪《井研县志》卷4:乌抛湾场“创自雍正间,县北七十里”。
南宋绍兴二十年 (1150) 置,属永春县。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南峰寨” 条: “相近有占仔、碧溪等寨。《志》 云: 碧溪寨,宋绍兴二十年州将陈敏讨捕山寇,以其地控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