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阿里山

阿里山

在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主峰阿里山海拔2480米。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诸罗诸山”中有“阿里山”。今嘉义县东北有阿里山风景区,为闻名中外的观光胜地。


(1)山脉名。在台湾省本岛西部。为台湾岛四行平行山脉最西列。以山胞狩猎首领阿巴里为名。北起鼻头角,南到高雄附近。长约300千米。近南北走向。为褶皱山。海拔 1000 米左右。狭义的阿里山,指浊水溪南、玉山主峰以西的高峰区。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米。现为台湾最大林区,现剩下的天然林已不多,主要开发为旅游区。以云海著称,山上有一树龄三千年以上的红桧,号称“神木”。名胜有姐妹潭。(2)景区名。在台湾省嘉义县以东。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米;次为塔山,2480 米。有森林铁路登山,共长82.6千米。阿里山区是台湾著名天然森林区,古木参天,其中的一株老红桧,高约53米,树龄达 3000 年,被称为“神木”。阿里山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等最为有名。山间气候温和,虽届盛夏,远胜北国凉秋,加以风景绮丽,林木葱茏,为全台最佳避暑胜地。三四月间林海樱花烂漫,红白辉映,深山景色,另是一番妩媚。

阿里山姐妹潭


猜你喜欢

  • 香岩阁山

    在今河北曲阳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14曲阳县: 香岩阁山 “绝壁千寻,奇峰万状”。

  • 罂浮渡

    在今陕西韩城市南黄河上。《汉书·韩信传》: 信 “遂进兵击魏。魏盛兵蒲坂,塞临晋……(信) 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度军,袭安邑”。后人讹为以木罂浮渡,故 《方舆纪要》 卷54朝邑县: 罂浮渡“道盖出于此”

  • 金鸡砦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金鸡砦“自金毛关平地特起一山,高百丈,周环有水。明正德中,剿流寇尝屯兵于此”。

  • 古兜山

    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一》:古兜山“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最高峻,东与厓山相峙,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有峰曰汤瓶咀”。古称百峰山,当地称北峰山。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

  • 耿马宣抚司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析孟定地置耿马安抚司,旋升宣抚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语 “耿” 与 “勐” 同意,即地方,“马” 即马,意即跟随马找到的地方。清属永昌府,乾隆

  • 千峰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 鱼沟镇

    亦作渔沟镇。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渔沟镇。为往来孔道。《明史·河渠志二》: 万历二十年(1592),张贞观言: “至于广入海之途,则自鲍家口、黄家营至鱼沟、金城左右,地势颇下,似当因而利导之。” 即此。

  • 汉阳郡

    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置,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三国魏复名天水郡。②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置,属南秦州

  • 根宁县

    西晋置,属武平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北太两省境。南齐后废。

  • 寒浞河

    源出今山东潍坊市东南东留庄,北流入海。唐置寒水县以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