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陵

金陵

①战国楚威王七年 (前333) 灭越后置金陵邑,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吴在此筑城。《太平御览》 卷170引 《金陵图》 云: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晋书· 王导传》: “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 后人因以金陵为今南京市别称。

②北魏前期诸帝陵寝。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二年 (410),“葬于盛乐金陵,庙号太祖”。其后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高宗文成帝、显祖献文帝均葬于 “云中之金陵”。《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 金陵 “在古盛乐城西北”。

③今江苏镇江市。唐时亦称金陵。宋王楙 《野客丛书》 卷20 “北固甘露” 条: “唐张氏 《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 唐李璘 《因话录》 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

④金朝皇帝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始建于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陵区有睿陵 (太祖完颜旻陵,在房山区西北十五里云峰山麓)、恭陵 (太宗完颜晟陵,在坟山)、德宗陵 (海陵王之父完颜宗干陵,因被世宗削去帝号,陵名不存)、思陵 (熙宗完颜亶陵,葬蓼香甸,世宗朝改葬鹅眉谷)、景陵 (世宗父完颜宗辅陵,陪葬太祖陵侧)、兴陵 (世宗完颜雍陵,葬于太祖陵侧)、道陵 (章宗完颜璟陵,在燕山东风林场一带) 等。明天启朝金陵被捣毁,清兵入关后,重修了睿、兴二陵,已非旧观。


(1)古邑名。战国楚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因金陵山(今南京市钟山)得名。《晋书·王导传》:东晋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作今南京市的别称。(2)唐称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为金陵。唐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治润州丹徒县,故《李卫公别集》之《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


猜你喜欢

  • 带水

    ①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寰宇记》 卷121播州带水县: 带水 “源出故县西大山东,流经县城北,又东流至废胡刀县界注胡江水”。②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载宁江。《汉书·地理志》乐浪郡含资县: “带水西至带方入海

  • 水峡堡

    亦名水流崖堡。明成化四年(1468)置,属泸州卫。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卷72泸州卫“洞扫堡”条下:“水峡堡在卫东南一百里,亦曰水流崖堡。”后废。

  • 新夷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平夷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元熙中改属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 废入义宁县。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平夷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

  • 彭城郡

    西汉地节元年 (前69) 改楚国置,治所在彭城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安徽濉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地。黄龙元年 (前49) 复为楚国。东汉章和二年 (

  • 香雄

    古代西藏族部名。即象雄。古译称羊 (扬)同,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二部,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之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扎达、普兰等县境。

  • 海源洞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海源洞 “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

  • 池河营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得贺。《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鸦剌关”条下:“宣德六年,镇筸砦苗叛,总兵萧绶讨之,夺其池河营。”即此。清置游击把总领兵驻防。

  • 披云 (雲) 楼

    石虎时建,在后赵邺北城北部宫殿区内逍遥楼北。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邺中记》 载: “逍遥楼北有披云楼,南连宫阙,北瞩城池,绣栏凌云,彤梁接雾,故云披云。”

  • 新定县

    ①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孙权分歙县置,属新都郡。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仙居村附近。西晋太康元年 (280) 因与宁州建宁郡之新定县重名而改为遂安县。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700) 置

  • 显原陵

    十六国后赵石虎之陵墓。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晋书·石季龙载记》: “始葬季龙,号其陵为显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