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镇
金置,属泌阳县。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
在山东省费县中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胡阳,人口 6600。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胡扬庄,后演变为胡阳。1952年属费县十二、十三、十四区。1958年置山阳、胡阳二乡,同年合并为胡阳公社,后改为胡阳区。1962年分属薛庄、方城二区。1971年复置胡阳公社,1985年改乡,2001年设镇。浚河、祊河流经。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有水泥预制、工艺品等厂。307国道、方马公路经此。
金置,属泌阳县。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
在山东省费县中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胡阳,人口 6600。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胡扬庄,后演变为胡阳。1952年属费县十二、十三、十四区。1958年置山阳、胡阳二乡,同年合并为胡阳公社,后改为胡阳区。1962年分属薛庄、方城二区。1971年复置胡阳公社,1985年改乡,2001年设镇。浚河、祊河流经。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有水泥预制、工艺品等厂。307国道、方马公路经此。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 载: 悉补野部落始祖聂墀赞普为 “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后汉书·西羌传》 载: “发羌、唐牦等绝远,未尝往来。” 唐牦当为六牦牛部之一,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
亦名石角溪。即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西宁河。《方舆纪要》卷73马湖府蛮夷长官司:什噶溪在“司(今新市镇)西二里。源出小悍山……流入马湖江”。
1914年由临开广道改置,属云南省。治蒙自县 (今云南蒙自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峨山、石屏、红河、绿春以东,通海、华宁、弥勒、泸西、师宗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由临开广道改名,治蒙自县(今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改普日思摩甸长官司。大理国以步日赕改置,驻地即今云南省普洱县。元初改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
即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向家坝镇。清有千总、额外外委驻防。
北宋置,在今陕西子洲县东北。《宋史·地理志》绥德军:克戎砦“本西人细浮图砦,元丰四年收复,属延州延川县。七年改属绥德城。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收复,赐名”。《清一统志·绥德州》引《绥德州志》:克
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平羌县置,属龙游县。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岷江东岸。
即今广西平果县西北果化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果化土州图: 果化土州驻地。
即訾娄。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榖梁传》作訾楼。即“訾娄(1)”。
唐置。在今陕西乾县东南。《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283),“泾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 (今乾县),朱泚遣将韩 “旻至骆驿”。即此。唐置,在今陕西省乾县东南。建中四年(783年),德宗因“泾原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