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陀
亦名子夺、解冻。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清徐瀛 《西征日记》: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又三十里至紫陀” 即此。
亦名子夺、解冻。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清徐瀛 《西征日记》: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又三十里至紫陀” 即此。
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宋史·吐蕃传》:“董氊母曰乔氏,(唃)廝啰三妻。乔氏有色,居历精城。”即此。
①北魏离宫。在平城北苑中,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元年(477)九月,“起永乐游观殿于北苑,穿神渊池”。后来永乐游观殿围筑墙垣,成为永乐宫,神渊池即永乐宫池。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为宣化郡治。治所在姜磨戍(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三十里佑君镇西南)。隋属越嶲郡。唐武德初属嶲州。七年(624)移治今佑君镇。天宝元年(742)改为西泸县。古县名。北周天和二年(5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余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瓮,水南遏水为阻,西北并带汉水,其城宿是流杂聚居,故世亦谓之流杂城。”《方舆纪要》卷56谓此城“盖晋
在今四川西充县南。《明史·张献忠传》: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猝遇我(清)兵于凤凰坡, 中矢坠马”,即此。在今四川省西充县东南凤凰山。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遇清军于凤凰坡,中矢坠马,
亦作水荫场。即今湖南保靖县南三十里水银乡。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水银山“乱峰合沓,幽径蟠绕。山洞旧产水银,故名”。
明景泰初置,属珙县。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上罗场)。《方舆纪要》卷70珙县:上罗计堡“正德十一年,抚臣马昊讨都掌叛蛮,屯驻于此”。清废。
又作大鄣水。即今安徽绩溪县东之登源河。源出安徽绩溪县东大鄣山,西南入扬之河。《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障水“在绩溪县东南。源出大障山,郭璞所谓浙江水也。西南流至象山下,合扬之水为临溪。又西南流径歙县界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海拔864米。清道光 《蓟州志》 卷2: 挂月峰 “上锐下削,乃盘山最高处”。峰巅有定光佛舍利塔。塔建于唐代,辽大康、明成化、嘉靖、万历及清乾隆皆相继重修。相传唐智源禅
一名四礵。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四礵列岛。包括东礵、南礵、西礵、北礵与小礵等岩岛,其中以北礵为最大。清《海国闻见录》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的“四霜”即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四礵列岛。见清《海国闻见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