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章山

章山

①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六十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十二》: 义兴县 “有章山”。《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宜兴县: 章山在 “县西南六十里。一名黄山,亦曰芳岩。周广六十八里。相接曰佛泉山、武花山,连亘入宁国县界”。

②即今浙江北部临安市西北天目山。《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越灭吴,“悉士将逾章山,济三江而伐之”。

③即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九龙山。《史记· 货殖列传》: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 即此。

④即今安徽黟县西北之方家岭。《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牛泉山” 条下: 章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章水出焉”。

⑤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35建昌军: 章山 “在南城县东北五里。乔松修竹,森列交荫。山中有永寿寺”。《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章山“为郡水口。相近为乌江山,路险而隘,下有乌江潭口”。

⑥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章山 “在郡城 (今临江镇) 内西偏,郡之来山也。宣和中,太守汪师心修郡圃,得碑石于地中,始知冈名富寿”。《清一统志·临江府》: 章山“晋时有章昉隐此,因名。南连瑞筠,北接白牛诸山。郡城之西,皆枕山麓,盖郡之镇山也。一名富寿冈”。

⑦一名障山。在今湖北安陆市东。《舆地纪胜》卷77德安府: 章山 “在府东四十里”。

⑧即内方山。在今湖北钟祥市南,邻接天门市界。《汉书·地理志》 江夏郡竟陵县: “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

⑨亦作漳山。即洛通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汉书· 地理志》 雒县: “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章山 “在什邡县。又名洛通山”。《明史·地理志》 什邡县: “西北有章山,雒水出此,亦曰雒通山。”


古山名。(1)即今浙江省天目山。《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越灭吴,“悉士众将逾章山、济三江而欲伐之”,即此。(2)又称福寿冈。在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西。(3)即“障山”。(4)即“内方山”。(5)即“九龙山(1)(1)”。


猜你喜欢

  • 云锦山

    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

  • 田各庄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南田各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清苑县图:南有田各庄。

  • 崇陵

    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云阳县: “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②清德宗光绪之陵。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是唐德宗李适的陵

  • 定州

    ①北魏天兴三年 (400) 改安州置,治所在卢奴县 (北齐改名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满城县以南,安国市、饶阳县以西,井陉县及藁城、辛集二市以北地区。其后渐小。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

  • 东山营

    ①清嘉庆十五年(1810)置,属阳江镇。在遂溪县东山墟(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山镇)。②在今广东云浮市东。《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东安县:东山营“在县(今云浮市)东四十里。其北十里有料峒营,相近者

  • 竹台市

    即竹塔市。在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

  • 羊径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羊径在“县(治今翁城镇)北七十五里。两崖对峙, 岑水中流,石径二十余里,险峭曲折,不亚羊肠。《旧志》:岭南每深山穷谷, 中通一路,即谓之径。县境万山环合

  • 黄龙铺

    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二十里黄龙镇。明嘉靖 《南安府志》 卷18: 大庾县有黄龙铺。

  • 晏江县

    1946年改晏江设治局置,属绥远省。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1953年改设达拉特后旗。1958年撤销,并入五原县。旧县名。(1)1944年由晏江设治局升县。治塔尔湖(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塔尔

  • 夏水池

    一作夏池水。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寰宇记》 卷43临汾县: 夏水池,“ 《郡国志》 云,县西南三十里有大池,其水六畜不敢饮。一名翻镬池,即煮眉间赤头处,镬翻因成池,池水上犹有脂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