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

明、清蒙古部名,明译好儿趁、尔嗔。嘉靖年间,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明译魁猛可)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号科尔沁(又称嫩科尔沁)。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明译孛只答儿) 生九子,分领各部,长子齐齐克 (明译扯赤肯)、次子纳穆赛(明译那木大) 领科尔沁本部。天启四年 (后金天命九年,1624),科尔沁首领、齐齐克孙奥巴率族属归附后金,封土谢图汗。后金崇德元年 (1636),编分科尔沁部为五扎萨克旗,清顺治七年 (1650) 增设一旗。属哲里木盟。右翼中旗俗称土谢图王旗,旗地在哈古勒河 (今呼林河),约当今内蒙古科右中旗大部、突泉县一部分和吉林通榆县西北部、洮南市南部一部分; 扎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今科右中旗驻地白云胡硕)。右翼前旗俗称扎萨克图旗,旗地在洮儿河、交流河之间至两河会流处南北,约当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南部 (含乌兰浩特市)、吉林洮南市大部、白城市、通榆县一部分; 扎萨克驻席喇布尔哈苏 (今乌兰浩特市东南)。右翼后旗,俗称镇国公旗,旗地在右翼前旗东和北,约当今科右前旗北部、扎赉特旗南部、吉林镇赉县和大安县一部分; 扎萨克驻恩马图坡 (今乌兰浩特市东北一百里额木格图)。左翼中旗俗称达尔汉旗,旗地跨东、西辽河,东南至吉林边墙,西北至呼林河源 (接锡盟乌珠穆沁部界),长达九百余里,约当今内蒙古科左中旗、通辽市,吉林公主岭、梨树、双辽、四平等市县及辽宁康平县一部分; 扎萨克驻伊克唐噶里克坡 (在今科左中旗西花吐古拉附近)。左翼前旗,俗称冰图王旗,旗地在养息牧牧场东,约当今辽宁彰武东北部、法库西北部、康平西部及内蒙古科左后旗西部地; 扎萨克驻伊克岳里泊 (今彰武县后新秋西北)。左翼后旗乃顺治七年置,旗地在法库边门北至东、西辽河会流处一带,跨辽河两边,约当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大部,通辽市一部分,辽宁昌图县,康平县一部分; 扎萨克驻双和尔山 (一作济尔哈朗图,今内蒙古科左后旗吉尔嘎朗)。


猜你喜欢

  • 姚暹渠

    又名白沙河、巫咸河、盐水。在今山西南部。源于夏县南中条山,西南流经运城市盐池北,至永济市境入五姓湖。《宋史·河渠志五》: “后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故号永丰渠。周、齐之间,渠遂

  • 永镇关

    在今云南云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永镇关“在云州南五十里,为往来各土司路。前有四十八道水,深箐茂林,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明于此设关,有堡城门,委员戍守,为边隅重地”。

  • 瓦渣长官司

    明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七里老博山。清康熙四年(1665)改土舍,十三年(1674)迁治其西三里甲寅。嘉庆年间属石屏州。1933年废入石屏县。

  • 十房洞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0安化县“辰山”条下:“又十房洞,在县(治今梅城镇)北二十里。洞门广丈余,中若堂室,左右列十房。又有石田、石池之属。”

  • 萨伊噶珊

    亦作萨衣。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上阿斯卡赛河口北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东岸有 “萨衣噶山”。光绪《吉林通志》 卷17: 库页岛上旧设噶珊有 “萨伊”。咸丰年间通过

  • 桥州

    ①唐贞观六年 (632) 以处降羌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后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唐贞观六年(632年)以

  • 惠东县

    ①1946年析新惠县置,属热河省。治所在贝子府 (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南贝子府镇)。1948年撤销,并入新惠县。②1949年3月广东革命根据地由惠阳县析置,治平山镇 (今广东惠东县)。在广东省东南部,东依

  • 水阳县

    即永阳县。在今湖北广水市。《宋书·州郡志》 讹作水阳县。

  • 东关镇

    在今福建松溪县南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建宁府》:东关镇,“元皇庆中置东关寨,在瑞应场。明洪武二年改置巡司,在县东关里仰屯。永乐中迁于马鞍岭,嘉靖八年迁于铁岭,万历中又迁于峡桥,即今治也”。(1)在山西

  • 神前街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北神前。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巡司移驻鹰潭镇 (今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