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寺镇
亦作王家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金史·蒲察官奴传》:天兴二年(1233),哀宗在归德,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 自归德“南门登舟, 由东而北,夜杀外堤逻卒,遂至王家寺,……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遂大溃”。即此。
亦作王家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金史·蒲察官奴传》:天兴二年(1233),哀宗在归德,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 自归德“南门登舟, 由东而北,夜杀外堤逻卒,遂至王家寺,……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遂大溃”。即此。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南三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全胜营“当楚黔要路”。清有千总驻此。
①金明昌七年 (1196) 改建昌县置,属昌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元初废。②元至元十四年 (1277) 以大匮等七处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三十六里宝山
隋开皇初改南陆浑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伏流城(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南陆浑县改名,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属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英德府置,属江西行省。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 (1300) 复升为路。至大元年(
唐贞观元年(627),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以前,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巡察使、按察使等, 皆不久即罢。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部亭下水库中。清光绪《奉化县志》 卷3《镇市》: 《乾隆志》 有亭下市。
即今广西贺县北里松镇。《方舆纪要》卷107贺县:里松峒“在县东北。其地有锡矿七处。万历初,以税使开采,聚徒基祸,寻复封闭。附峒豪强私擅其利,时有攘夺之衅。今置里松土巡司”。
西汉宣帝封平千顷王子敬为曲梁侯国,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南广府镇。东汉属魏郡。三国魏为广平郡治。西晋改为曲梁县。西汉宣帝封平干顷王子敬为曲梁侯,置曲梁侯国,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永年。
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南。《清一统志·汾州府》: 窟龙关 “在石楼县东北六十里黄云山口,东通孝义,南抵隰州,北接宁乡。明洪武初置巡司。今裁”。后划归中阳县。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东北土迷大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托穆津河“在宁古塔城东二千八百五十九里。源出毕哷根窝集,东南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