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
地区名。淮水北岸地。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左传》: 昭公九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即此。
地区名。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淮南、蚌埠两市一部分。为省内最大平原区,华东能源基地。
地区名。淮水北岸地。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左传》: 昭公九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即此。
地区名。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淮南、蚌埠两市一部分。为省内最大平原区,华东能源基地。
①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方舆纪要》卷72泸州卫:宋江“在卫治东。《志》云:源出大坝儿北洞,即今叙州府兴文县界也……北流径江门驿,至纳溪而注于大江”。光绪《泸州志》卷2:宋江,“《唐志》云:泸州
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咸平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通许县。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东部。属开封市。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59万。辖6镇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石康岭“周八十里。逶迤而东,绕出县后,其下源泉四出,灌田甚广”。
五代汉乾祐元年 (948) 置,治所在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北宋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闻喜县地,金以后扩大至今夏县、芮城、平陆等县地。金兴定四年 (1220) 移治平陆县(今平陆县西南
明嘉靖中置,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广宁县:峡径营“在县东北。旧属四会县,后改今属”。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左传》:文公三年(前624),“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水经·涑水注》:“涑水又西径王官城北,城在南原上。”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南。《左传》文公
明置,属南海卫。治所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守御千户所“在(东莞)县南东莞县旧城内。洪武二十七年置,有砖城,周三里有奇。环城为池,一名南头城,备倭指挥亦驻于此”。明洪武
在今浙江兰溪市西三十六里诸葛镇。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据传南宋末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迁此居住。诸葛村民居均建于明清,现存二百余幢,包括丞相祠堂、大公堂及大量民居,古朴雅典。在浙江省兰溪市
即今四川郫县西北安德镇。清雍正《四川通志》卷22下郫县:“安得铺在县西二十五里。”
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为咸湖。《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南: 青肯泊,泊形如环,中有滩地,半隶肇州。”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安达市东。系松嫩平原洼地湖,经筑堤坝后成为水库型湖泊。湖面海拔4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