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置,在今四川天全县西。《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又禁门关、紫石关亦在司西。” 《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禁门关在 “司治西禁山下”。
①即兴晋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讹为晋兴县。②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北魏废。《水经·河水注》: 湟水 “又
即今江西万安县南棉津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吉安府万安县南有棉津汛。
1941年改台拱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地区并入,故由台拱、丹江二县各取一字为名(1943年又将丹江县并入部分拨出)。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中游。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一作可胤山、可沇山。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元和志》卷22胤山县:“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隋义宁二年改名义清县,天宝元年改为胤山,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胤山为名。”
东魏将侯景所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 怀州侨治于此。四年 (621) 还治河内县 (今沁阳市)。咸亨四年(673) 置柏崖仓。
①战国楚地。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三阳乡康家塝。《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 即此。《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
在今北京市故宫乾清宫之东。明初为弘德殿,万历十一年 (1583) 更名昭仁殿。殿内藏宋、元撰刻版本书籍。殿后西室名五经萃室,乾隆藏宋岳珂校刻五经于此。1923年焚于火。
1912年改兴和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28年划归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
清置,属东宁厅。在今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清史稿·地理志》: 东宁厅有 “绥芬河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