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镇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旧名水返脚,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
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基隆河中游。面积71.3平方千米。人口约8.1万。清代属淡水县,1920年后改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设镇。多丘陵。基隆河流贯镇区。农业以种植稻、甘薯和茶等为主。有机械、金属制品、电器、电子、塑料、纺织、建材和运输器材等厂,是台北市附近重要工业区之一。汐止有煤田。高速公路过河北侧,纵贯铁路和5号省道过河南侧。名胜古迹有济德宫、观音湖、拱北殿等。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旧名水返脚,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
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基隆河中游。面积71.3平方千米。人口约8.1万。清代属淡水县,1920年后改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设镇。多丘陵。基隆河流贯镇区。农业以种植稻、甘薯和茶等为主。有机械、金属制品、电器、电子、塑料、纺织、建材和运输器材等厂,是台北市附近重要工业区之一。汐止有煤田。高速公路过河北侧,纵贯铁路和5号省道过河南侧。名胜古迹有济德宫、观音湖、拱北殿等。
在今甘肃岷县西五十五里冷地口。《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①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清史稿·地理志》 和硕特部西后旗:“盐池在青海西南,周百余里,产青盐。蒙古名达布逊淖尔。”②即今青海格尔木市北东达布逊湖。蒙古语意为“盐湖”。《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即今安徽宿州市东三铺乡。明嘉靖《宿州志》卷1:州南闵孝乡有东三铺集。清光绪《宿州志》卷3:东三铺集“至城三十里”。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十八里铺乡。清乾隆年间置驿。
清雍正六年 (1728) 升泽州置,治所在凤台县 (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阳城、高平、陵川等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泽州置,治凤台县(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约
春秋秦武公十年 (前688) 灭邽戎置,战国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秦改名上邽县。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跨马关水上。清嘉庆《密县志》卷6:飞云濑“石色青碧,有数窦,水穿其中,鸣泻之声,瑟瑟中听。前有渟渚,可驾一舟。亦名锦石洲, 以其在水中也。上可坐百人,为高士游览之所”。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元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属顺元宣抚司。后废。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条:“小莱芜在(澄海)县东南十里。一名留子山。”
应即今新疆玛纳斯河或呼图壁河。唐岑参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古水名。在唐轮台县(今新疆米泉市境)附近,古车师国即唐庭州的西境,应即今玛纳斯河或呼图壁河。唐岑参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