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江
即今广东东江。《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河源县: 槎江“在县南。即龙川江也。自龙川县西南流入界,绕县治而南,萦回如带,又南入归善界,亦谓之东江”。
即今广东东江。《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河源县: 槎江“在县南。即龙川江也。自龙川县西南流入界,绕县治而南,萦回如带,又南入归善界,亦谓之东江”。
1913年析广通、定远二县地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四里黑井镇。民国 《盐兴县地志资料细目表》: “盐头一县系合黑、元、永、琅、阿五井而设,然五井皆盛产盐,故名之曰盐兴。” 19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苏州置,治所在吴县、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常熟、昆山、吴江、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平江路。平江府治为宋时东南一大都会。
即今福建古田县东北西洋。路通屏南县。民国《古田县志》卷6:西洋村市“中有马坂街、后岗街”。
在今江苏泰兴市东北隅。五代南唐升元二年 (938) 于此置泰兴县。北宋乾德二年 (964) 徙治柴墟镇 (今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南宋绍兴十四年(1126) 徙治延令村 (今泰兴市)。
①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砖桥乡。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砖桥镇在 “县南六十里”。②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十四里砖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都县东北有砖桥。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
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七里高城村。《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郜城 “在祁县西南七里。一名鹄城。今为高城村。相传晋大夫解狐所居”。
又名姑胥门。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南门。《吴越春秋》 卷10: “越王追吴王,欲入胥门,未至六七里,望吴南城。” 《吴地记》 称: “本伍子胥宅,因名。”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接甘肃华亭县界。《方舆纪要》 卷55陇州: 景福山在 “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龙门山,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又有龙门洞,称为奇胜”。
①西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徙治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三国魏徙治新息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青铜峡。《水经·河水注》:河水东北流,“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