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墟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梅墟 “距城三十里”。
集镇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甬江南岸。属邱隘镇。人口 6500。 东汉初,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率众筑塘堵潮,灭蝗保禾,后人立庙祀之,并以其姓命地。民国时曾置镇。产稻、蔬菜等。有造船、轧钢、机床、五金、纺织、服装等厂。宁波至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经此。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梅墟 “距城三十里”。
集镇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甬江南岸。属邱隘镇。人口 6500。 东汉初,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率众筑塘堵潮,灭蝗保禾,后人立庙祀之,并以其姓命地。民国时曾置镇。产稻、蔬菜等。有造船、轧钢、机床、五金、纺织、服装等厂。宁波至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经此。
旧称喀木为前藏,卫为中藏,藏为后藏。后习称拉萨以东为前藏,以西为后藏。藏语卫是中间、中央之意。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前藏居诸之中,亦称中藏。”
南朝梁改晋康郡置,属益州。治所在江原县(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北周废。(1)南朝齐改晋原郡为晋康郡,后又改为江原郡,治江原县(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益州。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崇州市地。北周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
在今湖北钟祥市南一百二十里汉江边。《资治通鉴》: 唐乾符四年 (877),王仙芝攻荆南,时汉水浅狭,“自贾堑渡”。胡三省注: “ 《九域志》: 郢州长寿县有贾堑镇。”古镇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南、汉水北
即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1940—1946年为林北县驻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驻此。在河南省林州市北部。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任村,人口 5290。元至正年间任姓从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二十里。春秋时为卫邑。《春秋》: 僖公三十一年 (前627),“卫迁于帝丘”。即此。《左传》: 昭公十七年 (前525),辛慎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太平御览》 卷82引
①宋置,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明改置浈阳驿。②明置,在今广东韶关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芙蓉驿“在曲江县南。宋景祐中建浈阳馆,在湘江门外,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弘治中,迁于津头庙下。顺治十二年又迁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清嘉庆十六年(1811)为噶玛兰厅治。光绪元年(1875)改为宜兰县治。
1913年以溪处土舍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1918年改设县佐,属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