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岷江

岷江

①古名江水、大江、汶江、渎江、平模水、导江、都江、武阳江。在今四川中部,为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禹贡》: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汉书·地理志》 蜀郡湔氐道: “ 《禹贡》 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 《舆地纪胜》 卷151永康军: 岷江 “杜光庭 《青城山记》 云: 大皂江以其过岷山,因名岷江。《江源记》 云: 江水又历汶江道与汶水合,以其发源过岷山下,因名岷江。亦名汶江,盖岷、汶声讹故也”。源出四川松潘县北岷山南麓,南流经松潘、茂县、汶川、都江堰、新津、彭山、眉山、乐山、犍为诸县市,于宜宾市东注入长江。全长793公里。在都江堰市处有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岷江为内、外江,内江分支密如蛛网,与沱江相连,又西南至彭山江口镇汇入主流,在青神县南切割龙泉山,形成岷江小三峡。唐武元衡《古意》 诗云: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②即羌水。今嘉陵江支流白龙江。


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西部。《舆地纪胜》:“大皂江以其过岷山,因名岷江。”源出岷山南麓,东源出弓杠岭,名障全河,西源为正源,出郎架岭,名羊洞河。两源汇于虹桥关,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自此以上称都江、汶江。都江堰市以下分内外两江,到江口镇复合,经乐山市纳大渡河,到宜宾市入长江。长711千米,流域面积13.57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 2850 米3/秒。主要支流有大渡河、杂谷脑河、黑水河、马边河、越溪河、鱼子河等。水量极其丰富。上游谷深水急,支流大渡河上建有龚嘴水电站。干支流上建有黑龙滩、总岗山、官厅、太平寺、新店等水库。在都江堰市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以下可通航。


猜你喜欢

  • 柯散城

    即可伞城。察合台汗国辖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曼干北卡桑赛。《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柯散城”。即此。

  • 红城子堡

    明置,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红城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在平番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三里。本朝初设把总,属固原镇。乾隆四十七年添设守备,改凉州镇庄浪协辖。”

  •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陕县老城东北侧。春秋时为晋邑。《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30),郑烛之武见秦伯曰: “许君焦、瑕,朝济而设版焉。” 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战国属魏。《史记

  • 淮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东道宣抚司。十五年 (1278) 改置宣慰司,治淮安路 (治今江苏淮安市)。十九年 (1282) 罢。二十一年 (1284)复置,迁治扬州路 (治今扬州市)。二十三年

  • 咘卑水

    即咘毕水。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0都结州: 咘卑水 “在州治 (今都结乡)南。流入结伦州界。《志》 云: 涧水出州境山中,西南流入结安州。即堰水”。

  • 马平郡

    南朝梁置,属龙州。治所在潭中县(今广西柳州市东南驾鹤山间)。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及柳江县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梁析桂林郡置,治潭中县(今广西柳州市东南柳江东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

  • 炉山县

    1914年改清平县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迁治凯里镇 (今凯里市)。1956年改为炉山县。1958

  • 三溪铺

    即今四川武胜县东北三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定远县:三溪铺“在县北六十里”。

  • 山角司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西岸。明于此置山角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置山角巡司。

  • 那大镇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1958年儋县迁治于此。1993年改设儋州市。在海南省儋州市东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那大。清初建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那恁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