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阳

夏阳

①战国秦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史记·秦本纪》: 惠文王十一年 (前327) “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

②即今山东微山县治夏镇。清属沛县,置夏阳巡司于此。


(1)古邑名。(1)又作下阳。春秋北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公羊传》僖公二年(前658年):“虞师、晋师灭夏阳。”即此。参见“下阳”。(2)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战国秦邑。《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2)古地名。约今四川省宝兴县南灵关西北。《新唐书·韦皋传》: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深入吐蕃,“路惟明自灵关、夏阳攻逋租、偏松城”。经此之路称夏阳道,为雅州西入吐蕃要道。《新唐书·南蛮传》:“雅州西有通吐蕃道三:曰夏阳、曰夔松、曰始阳。”(3)集镇名。(1)在福建省明溪县东北部。夏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500。初为杨姓始居,名杨厝坪,后迁村山下,称下杨,谐音为今名。明置巡检司于此。有圩市。有造纸厂。村东有宋代尚书萧登任墓。有公路接福五公路。(2)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黄河西岸。属洽川镇。人口1100。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河西县治,乾元三年(760年)更为夏阳县治,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设夏阳镇。金仍为镇,后废。村袭镇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花生、铃铃枣、红皮蒜。有公路通县城。村东夏阳渡是陕、晋之间水上要津。(4)村名。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部、涺水西岸。属金城街道办事处。人口500。《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据该村三圣庙碑记载,西汉末年曾由少梁村徙夏阳县于今址,故名。产小麦、玉米、蔬菜。西禹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鸿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西郢州置,治所在比阳县 (今河南泌阳县)。北周改为真昌郡。②唐天授二年 (691) 置,治所在鸿门县 (今陕西临潼县东零口镇)。辖境相当今陕西临潼、高陵、渭南等县市地。大

  • 泾河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泾河在 “县北四十里。由山阳县界西接漕河,经县东四十里,又东入射阳湖”。渭河最大支流。跨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释名·释水》:“水直波曰泾。泾,径也

  • 塔市

    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北六十六里塔市驿镇。明、清置巡司于此。集镇名。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东北部。属美兰镇。人口420。因附近原有一座11层石塔,为明朝胡道台所建,1967年被毁。以塔得名。有市办盐场、水泥厂

  • 飞鸢堡

    在今山西岚县岚城西北六十里乏马岭。《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金升为飞鸢镇。在今山西省岚县岚城镇西北。《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北宋庆历中修葺,以兵戍守。金升为镇。

  • 布古什卡伦

    即博霍锡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布加兹。

  • 马家沟

    ①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二十里。初为一村落,因盛产煤而繁荣。清光绪中开掘,属滦州煤矿。1900年属开滦煤矿。②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南。清光绪《哈尔滨一带全图》有马家沟。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滨江

  • 阳明滩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礼乐滩的南缘,西距安塘礁22海里。是一珊瑚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北拚素崩那礁。1947年改名阳明滩,以纪念明朝理学家王阳明而命名。

  • 寿宁县

    明景泰六年(1455)析政和、福安二县部分地置,属建宁府。治所在杨梅村(今福建寿宁县治鳌阳镇)。冯梦龙《寿宁待志》:相传“浙之景宁、泰顺、庆元与闽之福宁(当为寿宁)四县并设于景泰七年,为‘景泰庆寿’四

  • 东坑

    即赤谿。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文选》卷53陆机《辩亡论》:“而巴汉舟师沿江东下,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拒东坑。”李善注:“东坑,在西陵步阐城东北,长十余里。陆抗所筑之城在东坑上,而当阐城之北,其迹并存。”

  • 安南

    唐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或“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后又作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