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姜姓。在今山东莒南县东北。春秋初为莒国所灭。《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夏五月,莒人入向”。即此。

②周畿内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桓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有“”。《水经·济水注》:天浆涧水“出轵南睪、向城北”。又引《竹书纪年》曰:“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

③春秋吴地,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前559),“吴告败于晋,会于向”,即此。

④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五十里。《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诸侯伐郑“师于向”。即此。


(1)古国名。西周封国,姜姓。在今山东省莒南县东北。春秋初为莒国所并。《春秋》隐公二年(前721年):“莒人入向。”即此。(2)古邑名。(1)春秋时周畿内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2)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前562年):“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即此。(3)春秋吴邑。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吴告败于晋,会于向。”即此。西汉置向县。


猜你喜欢

  • 垛石桥

    旧名杜家水口镇。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

  • 地斤泽

    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宋史·夏国传上》:李继捧以夏州归宋,其族弟继迁“与其党数十人奔入地斤泽,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约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东北巴嘎淖尔。《宋史·夏国传》:北宋雍熙元年(984年)

  • 威州千户所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明史·地理志》: 明宣德十年 (1435) 六月,“又迁 (威州) 于保子冈河东千户所城内”。1952年汶川县迁治于此。

  • 三塘堡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置,在今福建福安县东南。

  • 郴义县

    五代唐改义昌县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为桂阳县。五代楚改义昌县置,治今湖南省汝城县南十五里石塘村。属郴州,后属敦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桂阳县。

  • 清河城

    在今山东高唐县西南。《水经·河水注》:“黄沟承聊城郭水,水泛则津注,水耗则辍流。自城东北出,径清河城南。” 《清一统志·东昌府》: 清河城 “在清平县 (今高唐县西南) 南”。

  • 福宁卫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辖定海、大金二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三年 (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属福建都司。辖定海、大金二千户

  • 高阙

    战国赵长城西端障塞。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狼山南麓之石兰计山口。《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西汉时卫青领兵出此,与匈奴右贤王作战。东汉窦固等数路伐匈奴,祭肜军

  • 东蠡河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西蠡河”条:“又有东蠡河,在荆溪县东十五里。北接余皮渰,东南入于太湖,宋咸平中浚。”

  • 卡撒

    亦名喀尔撒尔。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卡撒乡。《清史稿·温福传》:温福等疏言征大小金川,“一为卡撒正路, 自美诺至噶尔依, 约五程, 为傅恒进军路”。乾隆四十一年(1776)后,设卡撒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