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墟
即今广西横县东马山乡双桥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东南有双桥墟。民国《贵县志》卷1:双桥墟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毗连广东合浦境,为全县西南极边墟市”。
即今广西横县东马山乡双桥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东南有双桥墟。民国《贵县志》卷1:双桥墟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毗连广东合浦境,为全县西南极边墟市”。
北宋置,属平原县。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腰站镇。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
南朝梁置,为黄州治。治所在安平县(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安平县(今广西东兴市东南)。属黄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名高黄铺。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2邹县“距越山”条下: “牙、阳二山间有高皇埠,相传汉高微时,曾潜迹于此。”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湛口江水出府东南四十里留池坑,有赤江水流合焉。东流五十里合大江。水浅而清,因名。”
又称渠敛赵。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东南部。宋大理改赵赕。南诏皮逻阁置赵郡,阁罗凤改为赵川赕,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凤仪镇。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区
北魏永熙中置,属恒州。治所在高柳县(今山西阳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高、天镇及河北阳原等县地。后废。北魏置,治高柳县(今山西阳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天镇、阳高及河北省阳原等县地。后省。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
南宋嘉定元年(1208)置,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九十里。九年还治今天水市西南天水乡。元初省入成州。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岩前镇。清道光 《休宁县志》 乡村图: 城西有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