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保国寺

保国寺

又名灵山寺。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洪塘镇北灵山山岙。始建于唐,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重建。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以及两侧僧房、钟鼓楼等,依山势而建。大殿仍保持北宋建筑风格,为浙江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物。佛座上嵌有崇宁元年 (1102) 建造石佛座碑记、昂上有墨书 “甲子元丰” 等字。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浙江省宁波市洪塘北灵山山岙。唐广明元年(880年)在原灵山寺废墟上建寺。依山势建筑,高低起伏。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两侧为僧房、客堂和钟鼓楼。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大雄宝殿(俗称无梁殿),为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建筑手法独特,进深大于面阔,柱作瓜棱形,梁栿成月梁状,使用黄桧木为建材,无积尘与虫、鸟鼠踪迹。其余建筑多为清康熙后重建或增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廉川堡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西北。《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遣其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都之”。北魏废。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

  • 滩上镇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滩上乡。清咸丰 《邳州志》 卷3: 滩上集在 “运河岸,有汛”。在山西省代县东南部。面积289平方千米。人口9340。镇人民政府驻滩上,人口690。因地处四面环山、多年游积成滩的地面

  • 千顷池

    ①亦名万顷池。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巫溪县西北万顷山。《寰宇记》卷148大昌县:千顷池“在县西三百六十里。波澜浩渺,莫知涯际,分为三道:一道东流当县西为井源;一道西流为云安县阳(汤)溪;一道南流为奉节县

  • 北瀚镇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南二十二里北汉乡。清乾隆《任邱县志》卷2:东南同梨社有北瀚村。

  • 兴隆堡

    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清吴崇光《川藏哲印水陆记异》:“第十四站:住冷碛,行窄路。二十里至兴隆堡,又名龙坝铺, 系大市镇。”

  • ?隍

    即今广东丰顺县东北��隍镇。 清乾隆 《潮州府志》 卷14丰顺县: ��隍市在 “县东九十里��隍社”。嘉庆二十四年

  • 花石戍

    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南五十里王十万乡驻地小花石。《新唐书·地理志》:长沙有花石戍,即此。唐置,即今湖南省湘潭县西南花石镇。属潭州。后废。

  • 九彩坪

    即今宁夏海原县东南九彩乡。九彩坪拱北始建于清同治间,是伊斯兰教尕德忍耶门宦七辈教主杨保元及九辈教主杨枝等墓地。

  • 库山

    又名嶂山。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一说即今青海天峻县南库库诺尔岭。《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古山名。又称嶂山。即今青海

  • 李信屯堡

    明嘉靖十六年(1537)筑,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西南四十里李信屯乡。《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怀安卫:李信屯堡,“宣府咽喉也,其地两山俱尽,又与大同接境,守此不惟防遏兵冲,亦可潜消意外,因创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