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霞山

丹霞山

①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麻姑山西。《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麻姑山”条下:“《志》云,麻姑西七里有丹霞山,道书第十福地。亦曰丹霞洞,其旁为出云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麻姑山”条下:丹霞山“绝顶有虎穴”。

②一名留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丹霞山“一名留山。在县(旧治云阳镇)西北三十里三鸦路中。……今山上有栖霞寺,寺后一峰巉崖千仞,左右又有两峰,最为奇胜”。


(1)在广东省北部仁化县城南。山体主要由红色砂岩、砾岩构成,经流水下切,发育成奇峰林立的峰林,为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代表。山顶宝珠、海螺、长老三峰并立,主峰宝珠峰最高,海拔408米。海螺峰最为雄峻,凌霄摩天,百峰俱伏。有锦石岩、海山门、一线天、紫王台、天然峰、铁缆丹梯等峰石奇观。山麓有锦江流经。与罗浮山、西樵山和鼎湖山并为广东四大名山。与翔龙湖、锦江、阳元山等组成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地质公园。(2)在贵州省盘县南。孤峰兀立,峻伟挺拔,登顶观日出,霞光四射,万道红光,因名。最高峰海拔 1888 米。山上林木葱郁,松柏苍翠,景奇山秀。明天启前,山顶有玄帝宫。天启四年(1624年)建元贞观。清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累有增建,寺观规模宏伟。1964年毁于火。明徐霞客赞此山“夭娇丛沓”、“峭拔擅秀”。


猜你喜欢

  • 河北三镇

    亦称河朔三镇。唐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卢龙 (治幽州,在今北京城西南)、魏博 (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成德 (治恒州,在今河北正定县) 三镇的合称。即“河朔三镇”。

  • 紫荆关

    古名子庄关、金坡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太行七径蒲阴。金、元以来称紫荆关。《方舆纪要》 卷10 “重险紫荆” 条引 《州志》:“以山多紫荆树,因改今名。” 山谷崎岖,扼京师西之险,为防戍最切

  • 汉源场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汉源街)。隋置汉源县于此。后改汉源镇。清有外委千总驻守。

  • 中前所城

    全称应为广宁前屯卫中前千户所城。明《辽东志》卷2:中前所城“周围二里二百六十九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阔二丈,周围四里三百步,南门一座,宣德三年指挥叶兴建”。《清一统志·锦州府二》:中前所城“在宁远州西

  • 珙溪

    即今四川珙县之洛浦河,为长宁河上源之一。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5珙县: “ 《志》云: 治南北五十步,即珙溪也,多石似玉。” 《方舆纪要》 卷70珙县: 珙溪 “在县治南。多石,不通舟楫,民以

  • 安溪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4永嘉县:安溪“在府西北六十里。上接青田恶溪七十二滩之水,东流经破石山下,亦名张帆溪,又东南注于瓯江。《永嘉记》:安溪之源, 与天台诸山相接”。

  • 清泉寺

    唐贞元初建,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北二里。《东坡志林》: 清泉寺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 五通口

    在今湖北黄陂县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沙武口”条下:“县西南四十里又有五通口及小河口, 皆引流达江。”

  • 怀仁山

    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东魏置怀仁县以此名。《寰宇记》卷22海州怀仁县:“怀仁山在县北四十里。其山无草木生。”

  • 防风氏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 防风氏后至, 禹杀而戮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