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步云衢

高步云衢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云衢:云间大道,旧时比喻仕途显达、顺利。郤诜(shēn),济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少博学,以对策而踏入仕途,所以《晋书》的作者高度评价了当时朝廷求贤于民间的这一做法。他说:“治理国家,应该重视选拔人才。晋武帝司马炎之时,天下太平,朝廷属意求贤,郤诜等人都怀才而沉没于民间,被举为贤良之首而应召,对策朝廷,以至居高官显位。这和古代前哲比起来,也足以相提并论了。”

【出典】:

晋书》卷52《郤诜等传·史臣曰》1455页:“武皇之世,天下乂安,朝廷属意于求贤,轴有怀于干禄。郤诜等并韫价州里,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例句】:

唐·耿湋《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杳未期。” 《晋书·石季龙载记》:“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述宾 步,行走。云衢,云中大路。原指高高地走上登天的大道。用于比喻显位。指得意于朝廷官居显位。后亦指科举登第。语出《晋书·郤诜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裒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例]这次乡试伍公子考了第一,~,切不可一忘贫寒时。△褒义。常用于指步步高升,上进快。也作“高步通衢”。


【词语高步云衢】  成语:高步云衢汉语词典:高步云衢

猜你喜欢

  • 斜川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后以“斜川”泛指游览胜地或隐士居所。宋晁补之《永遇乐.东皋寓居》词:“

  • 六符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三国魏.孟康注:“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东汉.应劭注:“《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

  • 习焉不察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用“习焉不察”表示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

  • 陶令宅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后因以“陶令宅”指高人隐士的居所。唐顾非熊《万年厉员外宅残菊》诗:“今朝

  • 走为上着

    同“走为上计”。《洪秀全演义》十回:“钱江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见“走为上计”。金庸《倚天屠龙记》26:“他心念一转,料定是王爷发现爱姬被劫,派苦头陀来捉拿自己,事已至此

  • 真泠

    《庄子.山木》:“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泠,晓也,谓以真道晓语禹也。”后以“真泠”指帝王遗命。清恽敬《续辨微论》:“授受大事,太后何事真泠时始

  • 子猷风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竹风。宋毛滂《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词:“不奈晚来萧瑟意,子猷风。”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意谓三十岁能够知书识礼,自立于社会;四十岁就对世事的了解不感迷惑了。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唐.韩愈《答张籍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

  • 浦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形容灯火辉煌,光彩夺目。宋刘弇《次韵和彭道原元夕》:“赤帝鞭车堕云衢,烛龙骈头浦还珠。”

  • 遗簪堕屦

    见“遗簪坠屦”。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之恩,好生养志之德。”【词语遗簪堕屦】  成语:遗簪堕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