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瑶林琼树”。宋陈师道《送法宝禅师》诗:“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词语瑶林】 汉语大词典:瑶林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潘回信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
街巷中的谈论。与“街谈巷议”、“街谈巷说”同。《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稗官:小官。见“街谈巷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篇:“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玡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竹林七
班固《汉书.王吉传》:“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dàn)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
蓬因风飞摇不定,比喻不合乎礼仪规定的质问。《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意思是无度之言,明主不敬;燕雀翔集是常事,道行者忽而不顾。
《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玄笺:“不称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礼记.表记》引作“彼记”。后以“彼其”讥功德不称其位者。《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今
《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又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后因以“黄河千年一清”指圣君在世的升平之瑞或喻时
同“灞桥”。宋吴文英《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词:“醉情啼枕冰,往事分钗燕。三月灞陵桥,心剪东风乱。”
猛禽将要搏击时,一定先将自己的身体隐匿起来。 比喻军事上隐蔽实力,伺机进攻。语本《六韬.武韬.发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弥耳俯伏。”后多引作〔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