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本强
舌根僵硬,形容不善谈论,语言迟钝。《晋书.殷仲堪传》:“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舌根僵硬,形容不善谈论,语言迟钝。《晋书.殷仲堪传》:“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同“宋都风”。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
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熏赫。”熏赫,常形容气势极盛。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然那等熏天赫地富贵人,除非是遇了朝廷诛戮,或是生下子孙不肖,方是败落散场。”【词语熏赫
《庄子.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连璧”又称“双璧”,“两璧相连”,常用以比喻并美的两人或两物。《晋书.
同“桐叶之封”。明吴国伦《送姜太史节之使楚王》:“天子分桐叶,词臣下柏梁。”
脸上神色变化不定,无法自主,形容惊慌失措、紧张恐惧的情态。典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详见“叶公好龙”条。主谓 脸上的神色失去了控制。指因为恐惧而神色不定。语本《淮南子·精神训》:“禹南省方,济乎江
《宋史.刑法志一》载: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打十三”本指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泛称责打。元 孟 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
《新唐书.天文一》:“初,贞观中,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而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
源见“千头木奴”。指千棵柑橘树。唐 刘夷道《伤死奴》诗:“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源见“苏门长啸”。形容啸声如凤鸣之音。唐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诗:“惟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