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官至太尉,封始兴郡公,后为前废帝所杀。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沈庆之上书劝阻,不听,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当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沈庆之说:“治国就像理家,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怎么能成功呢。”

【出典】:

宋书》卷77《沈庆之传》1998、1999页:“其年,太祖将北讨,……庆之又固陈不可。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例句】:

明·徐复祚《投梭记·忠告》:“却是白面书生,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还是当你的~郎吧。”△贬义。用于讥讽人。→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


【词语白面书生】  成语:白面书生汉语词典:白面书生

猜你喜欢

  • 青溪小妹

    同“青溪小姑”。清黄遵宪《又和实甫》:“笔留白石飞仙语,袖有青溪小妹图。”【词语青溪小妹】   汉语大词典:青溪小妹

  • 蓬莱闭庐

    同“蓬蒿满中园”。清黄景仁《杂咏》之二:“不见张仲蔚,蓬莱深闭庐。”

  • 田骈天口

    《文选》卷三六任彦昇《宣德皇后令》唐.李善注引《七略》:“齐,田骈,好谈论。故齐人为语曰;‘天口骈。’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齐人田骈,能言善辩,当时称他为“天口”,是说他能说会道,滔滔

  • 杨仆楼船

    楼船,设有层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于作战。杨仆,西汉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人,曾任御史、主爵都尉等职务,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叛乱,杀死汉朝使者。汉武帝任命杨仆为楼船将军,与伏波

  • 蚊雷

    源见“聚蚊成雷”。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宋陆游《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词语蚊雷】   汉语大词典:蚊雷

  • 出匣双龙

    源见“丰城剑气”。指雷焕在丰城掘出石匣中的双剑。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衔珠两鹤,同归紫盖之松;出匣双龙,共没延平之水。”

  • 历块

    历块:言过都越国,快速得像越过一小块土地一样。西汉蜀人王褒因才华卓异被益州刺史王襄上奏推荐。汉宣帝就征聘王褒来到京城长安,下诏让他以“圣主得贤臣”为题写一篇颂文。王褒应命写道:“平庸的马伕驾驭着劣马,

  • 大谷梨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善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梁国侯家有乌椑,甚美,世罕得之。”据说,洛阳北芒山有张公

  • 参军瞎马

    同“盲人骑瞎马”。宋陈与义《目疾》诗:“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 嚼字咬文

    见“咬文嚼字”。清·张南庄《何典·序》:“讵能~,又何须之乎者也。”【词语嚼字咬文】  成语:嚼字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