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裴铏《传奇.文箫》载:传说唐 大和年间,书生文箫中秋日游钟陵 西山 游帷观,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兼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
源见“拔才岩穴”。指君王求贤。《三国志.管宁传》:“昔高宗刻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良佐。”主谓 高宗刻人像求贤哲故事。《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注:“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于民间
源见“焦尾琴”。借指良琴。唐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源见“桐鱼”。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宋苏轼《奉敕祭西太乙和韩川韵》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词语枯桐
元剧俗语,犹如说的的确确。“卯”又作“确”“丁”又作“的”。元代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又关汉卿《蝴蝶
舍:放弃。 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走,不分白天和黑夜。 常用以比喻时光流逝之速。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周代《晚晴小集.我家住在长江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史记.袁盎传》:“洛阳剧孟尝过袁盎,……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余乘,此亦有过人者。’”《史记.游侠列传》:“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览字孝连,八岁而孤,家又单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财从弟,以义让称。仕郡至功曹,守始平长。为人精微洁净,门无杂宾。”丁览,志趣清高,落落寡合,从不随
怡怡:和顺的样子。 形容兄弟和睦相处。语出《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五代.南唐.阙名《对背侍从征判》:“顺弟南风吹棘,兄弟怡怡。”鲁迅《彷徨.弟兄》:“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
《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子是摇佩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宋玉《神女赋》中对神有“摇佩饰”的描述。因以“幽佩”代指神女。唐.杜甫《雨》:“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杜诗咏雨,因而联
源见“蛮触交争”、“蚊睫”、“螳臂当车”。比喻幺麽小丑。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奠定区宇,所刬除诸逆寇,皆尝窃大号,铸钱文……蛮睫螳轮,竟非全无大志者。”【词语蛮睫螳轮】 成语:蛮睫螳轮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