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易箦

易箦

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卧病),病(古人称病危为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子春是曾参的弟子,元、申是参之子)。

童子曰:‘华而睆(华美而光亮)!大夫之箦(zé竹席)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jù瞪目惊视)然,曰:‘呼(音吁,嘘气声)!’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按:这是童子认为病人没听清,又重复一遍)曾子曰:‘然,斯季孙氏(鲁大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jí危急)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识浅少智之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苟且求安)。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正,是,理得而心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再到另一席上),未安(没有把身体放稳妥)而没。”

按照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大夫官才能用光泽华美的竹席。曾参非大夫之职,所以临死时坚持要把大夫季孙赐给他的好席换掉。

曾子对自身要求严格,非分之事决不悖礼去做。这一则“易箦”的故事,使后人看到了曾参始终不渝的高尚品格。

后称人病重将死叫做“易箦”。

宋.文天祥《言志》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词语易箦】   汉语词典:易箦

猜你喜欢

  •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竞:争。 江水滔滔奔流,自己胸怀平静,无意与流水竞争;白云悠悠在天,自己心情闲适,同它一样舒缓。 形容内心宁静闲适。语出唐.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明.谭元春《寄太史罗公萸江启》

  • 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

    意谓逐渐走向死路。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俚语有之:‘人在人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者,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后多引作〔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元.无名氏《马陵道》四折:“庞

  • 社木樗

    源见“樗散”。里中不材之木。喻无用之材。姚锡钧《答亚子》诗之一:“我侪社木樗,于世良鲜补。”

  • 抵掌而谈

    喻谈话时极为欢洽。《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抵:侧击。抵掌:侧手击掌,或说抵掌犹据掌,即以一手覆按另一手的手掌。偏正 形容毫无拘束地畅谈。柳亚子《〈燕子龛

  • 观濠

    源见“濠上观鱼”。借指纵情山水,逍遥游乐。唐王起《羡鱼赋》:“窥绿藻,瞰红莲。弹铗之歌愈切,观濠之意弥坚。”【词语观濠】   汉语大词典:观濠

  • 饭蔬饮水

    同“蔬水曲肱”。宋辛弃疾《蓦山溪.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词:“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并列 蔬,一作“疏”,菜类。吃蔬菜,喝冷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 灭顶之灾

    形容大祸临头,不知底细无法逃脱。《易经》中说,在积极进取之时,由于缺少自知之明,有着极大的危险,就象渡河不知深浅,盲目涉过,必然会灭顶。不过,尽管前程凶险,但依然是壮举,不应过多责怪。【出典】:《易·

  • 彩服承欢

    同“彩衣娱亲”。清李渔《赠叶修卜使君》诗:“移忠作孝事希闻,彩服承欢赖有君。”

  • 实逼处此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谓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严复《原强续篇》:“英固西洋之倡国也,其民沈质简毅,持公道,保盛图,而不急为

  • 食子殉军功

    源见“乐羊食子”。形容极其残忍。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