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孔壁遗经

孔壁遗经

同“孔壁遗文”。明陈子龙《寿梁溪封太史马公》诗:“曾收孔壁遗经在,新锡龙门世史名。”


【典源】《汉书·鲁恭王传》:“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汉书·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 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尚书》汉·孔安国《正义》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

【今译】 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学士纷纷逃散。据说汉代孔安国 (孔子后裔) 的先祖子襄将书藏在屋内墙壁中。汉初开设学校,征求能讲经的儒生,济南有伏胜,年已过九十,能讲授尚书,孔安国即随之学习。汉武帝时,鲁恭王准备扩大修建宫室,要将孔子旧宅拆掉,在屋壁中发现孔氏先人所藏的古文虞夏商周的文书及论语、孝经等几十篇,都是蝌蚪古文,又听到有奏乐的声音。鲁恭王因此不敢再拆毁,将书还给孔家。

【释义】 后以此典指古代典籍; 也用以咏有关史事。

【典形】 壁藏书、壁经、壁中书、传经鲁壁、坏壁、坏宅、孔壁、孔壁遗经、鲁壁、鲁壁弦歌、鲁宫藏篆、宣尼壁、遗经、壁出遗经、探亡篇、旁搜古壁、书向壁中留、壁中丝竹、屋壁诗书、经传孔壁、闻金丝、宅闻丝竹。

【示例】

〔壁藏书〕 唐·张祜《酬房子客郊居》:“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

〔壁经〕 清·顾炎武《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儿从死父传楹语,帝遣生徒受壁经。”

〔壁中书〕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八七:“从此不挥闲翰墨,男儿当注壁中书。”

〔传经鲁壁〕 清·王夫之《答黄度长》:“传经鲁壁闻丝竹,述酒柴桑访秫粳。”

〔坏壁〕 金·元好问《曲阜纪行》之一:“摄齐念升堂,坏壁想藏书。”

〔坏宅〕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

〔孔壁遗经〕 明·陈子龙《寿梁溪封太史马公》:“曾收孔壁遗经在,新锡龙门世史名。”

〔鲁壁〕 宋·刘筠《劝石集贤饮》:“鲁壁休分科斗字,蜀都且换鹔鹴裘。”

〔鲁壁弦歌〕 明·李东阳《送孔公璜三代学录》:“虞廷礼乐新笾豆,鲁壁弦歌旧典坟。”

〔鲁宫藏篆〕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

〔宣尼壁〕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

〔遗经〕宋·曾巩《寄王介卿》:“周孔日已远,遗经竄墙壁。”


猜你喜欢

  • 仰屋

    《后汉书.寒朗传》:“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谓卧而仰望屋梁,形容无计可施。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诗:“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聊斋志异.苏仙》:“偶缺晨炊,仰屋无计。”《梁书.南平王伟传

  • 子桑饿

    同“子桑寒饥”。清唐孙华《寿周砾圃八十》诗:“商歌原宪寒,霖雨子桑饿。”

  • 赵贞女

    同“赵五娘”。元杨显之《潇湘雨》四折:“你大古里是那孟姜女千里寒衣,是那赵贞女罗裙包土。便哭杀帝女娥皇也,谁许你洒泪去滴成斑竹?”【词语赵贞女】   汉语大词典:赵贞女

  • 橘树呼奴

    同“千头木奴”。唐郑谷《漂泊》诗:“鲈鱼斫脍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 学太常

    参见:太常妻

  • 颜氏箪瓢

    同“颜回箪瓢”。唐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因知富德不富材,颜氏箪瓢有深意。”

  • 化鹤千年

    源见“辽东鹤”。喻修道仙去。宋韩淲《水调歌头.次宋倅韵》词:“犹记使君同醉,化鹤千年何在,今古自应悭。”

  • 凿井得铜奴得翁

    《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载:河南 平阴庞俭,三岁遭世乱失其父。长大后客居中凿井,得钱千余万,家道遂殷富。时作府吏,雇一老奴操持家务。在一次宴宾会上,母登堂,老奴遇见,谓厨下婢曰:“堂上母

  • 宋家邻

    同“宋玉东墙”。唐方干《赠美人》诗之四:“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 孟尝焚券

    源见“冯谖市义”。指轻钱财,施仁义,获取人心。清袁枚《自寿诗亦嫌有未尽者再赋》之一:“孟尝焚券除烦恼,萧惠栽杨总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