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否,读如痞(pǐ)又作“否极终泰”、“否去泰来”。天地相交,因而安泰。天与地不相交,叫做否。在这种情况下,君子应该收敛自己的才华,以避免小人陷害;不可追求荣誉富贵,以避免小人嫉妒。闭塞到了极点,则转向通泰。人们将这些观点概括为否极泰来或否极终泰。原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后常以此形容情况从坏变好。

【出典】:

《易·泰》:“天地交,泰。”《易·否》:“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

【例句】:

《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 唐·韦庄《湘中作》:“否去泰来终可待。”


并列 否、泰,《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否卦表示闭塞,不通顺;泰卦表示畅达,顺利。极,终极,尽头。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要到来。语本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必泰生,泰来犹否极。”《红楼梦》13回:“~,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否,不读作fǒu。△多用于表示人物命运转折方面。 →转祸为福。 ↔泰极而否。也作“否极泰回”、“否极泰至”、“否去泰来”、“否往泰来”、“否终则泰”、“否终斯泰”、“否极生泰”、“否终而泰”、“否终复泰”、“否极阳回”、“泰来否往”。


解释否、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万物相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否泰”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比喻厄运终结而好运到来。

出处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春秋时期吴越战争中,越国被打败,屈辱求和。越王勾践五年(公元前492年),勾践和大臣文种、范蠡按照协议到吴国去做奴仆,大臣们都到浙江边上去送行。文种、范蠡劝慰勾践说:“古人云:‘处境如果不困厄,那么志向就不会远大;形体如果不忧愁,那么考虑就不会深远。’圣明的帝王、贤能的君主都会遭遇到灾难,蒙受到耻辱,他们身体被拘禁名望却很崇高,身体受屈辱声誉却很荣耀,他们处在卑下的地位而不消沉,处在危险的时刻却能安然处之。”又说到:“五帝尽管德行深厚,但还是遭受了洪水泛滥的忧患。周文王遭受欺凌和屈辱,身遭囚禁痛哭流涕,推演《易》而创六十四卦,时间过了一定的期限,厄运到极点就转向了通达。诸侯都来救援文王,他的命运出现吉祥的征兆,最终起兵讨伐仇人而夺得天下。现在大王虽然处在危难困厄之中,但谁能知道它就一定不是通达得志的征兆呢?”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终于一举战胜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勾践得以称霸诸侯。

近义苦尽甘来

反义乐极生悲

例句

在人的一生中,否极泰来的事时有发生。


【词语否极泰来】  成语:否极泰来汉语词典:否极泰来

猜你喜欢

  • 岸上船

    源见“张融船”。将船置于岸上当住屋。借指住处简陋。清归庄《别故庐诗》之三:“仙子壶中地,高人岸上船。”

  • 绽破袄

    《玉台新咏》卷一《古乐府.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荡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我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现。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古乐府《艳歌行》

  • 乞垅

    同“乞墦”。垅,坟墓。清无名氏《双锤记.奠庙》:“神明,神明,我屈身的拜恭,念当初常乞垅,神明的佑侬。”

  • 娥轮

    同“娥月”。唐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之二:“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潢。”【词语娥轮】   汉语大词典:娥轮

  • 未为晚也

    为时还不算晚。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颐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可惜刘阮二人尘缘未断,终有思归之心,那时节我再度他,未为晚也。”明.

  • 伊尹心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指辅君治国之志。唐唐彦谦《宿田家》诗:“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 黄绢外孙

    源见“绝妙好辞”。隐语,谓绝好。喻才智超人。唐卢肇《被谪连州》诗:“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词语黄绢外孙】  成语:黄绢外孙

  • 杲卿发

    《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中.颜杲卿》:“初,杲卿被杀,徇首于衢,莫敢收。有张湊者,得其发,持谒上皇。是昔见梦,帝寤,为祭。后湊归发于其妻,妻疑之,发若动云。”唐颜杲卿字昕,曾代理过常山太守。安禄山反时

  • 生刍一束

    同“生刍”。清方文《谢皋羽恸哭西台》诗:“严子滩头风雪飘,生刍一束蓟门遥。”【典源】 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三:“ (郭泰) 后遭母丧,过于哀,徐孺子荷担来吊,以生刍一束顿庐前,即唁而退。或问:‘此

  • 周侯山嶷

    《世说新语.赏誉下》:“世目周侯,嶷如断山。”嶷,音nì,山高峻的样子。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说:“额正情嶷然,虽一时侪类,皆无敢媒近(媒,音xiè,狎慢)。”《晋书.周?传》说:“周?字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