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

原作“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指超出于同类。后则用出类拔萃形容德才超越寻常。孟子认为,作为孔子的高足,宰我、子贡和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即使夸大一点,他们也绝不至于怀着私情而故作赞扬。宰我说,依我对老师的看法,他比尧舜高明得多。子贡说,一般说来,见到一个国家的礼制,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听了人家的乐调,便可以了解这个人的道德;即使百世以后,人们评价历代帝王,也不能离开孔子所订的标准。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象孔子这样伟大。有若说,难道只有人有高下之分吗?麒麟和走兽,凤凰和群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路上横流的那些无源之水,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但孔子却大大超过了他的同类,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一个能象孔子那样伟大的。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汗不至于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皇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蒋琬传》:“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


并列 才能很高,超过别人。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在日本,似乎有着写得越艰深难懂越好,越能作为~的作品而受到尊重这样的风气。”△褒义。描写人才能出众。→鹤立鸡群 超群绝伦 ↔碌碌无能 碌碌无为 滥竽充数。也作“出类拔群”、“出类超群”、“出群拔萃”、“拔萃出类”、“拔类超群”、“拔群出萃”、“拔群出类”。


出类拔萃”指德、才出众,超出同类。

“出”,出于、出自。

“类”,同类。《孟子·公孙丑》: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 ( dié,小土阜) ,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拔”,拉出来,抽出来。引申有突出、超出义。

“萃”是何义呢? 为什么说 “拔萃”呢?

“萃”,草丛生貌。引申为 “聚集”义,如 “群英荟萃”。亦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的人即为同 “类”,因此,“拔萃”之义即为超出同类; “出类拔萃”即为出于同类而超出其类。 “萃”在此用的是其引申义,指群体。

孟子》同篇言: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这是对孔子的赞扬,后形成 “出类拔萃”一语,用以形容德才出众、超越寻常之意。“超群脱俗”义犹此。


【词语出类拔萃】  成语:出类拔萃汉语词典:出类拔萃

猜你喜欢

  • 古锦诗囊

    源见“锦囊佳句”。美称诗作汇集。金元好问《益都宣抚田侯器之燕子图诗传本》诗:“古锦诗囊半陆沉,吴枫句好入江深。”

  • 贪欲无艺

    《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艺:准则,引申为限度。“贪欲无艺,”指贪财的欲望,权力的欲望没有限度。亦形容剥削者的搜括盘剥没有止境。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

  • 张绪少年

    源见“张绪风流”。称颂人青春年少,风流倜傥。宋刘辰翁《念奴娇》词:“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 千金马骨

    同“千金骏骨”。明汤显祖《紫箫记.换马》:“久闻鲍四娘闭月华容,停云绝唱,此乃百万蛾眉,何用千金马骨?”

  •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终:死。及:古特指弟弟继承哥哥的王位。 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父传与子.无子,则兄传与弟。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父死子继,兄

  • 忆牵黄犬

    同“叹黄犬”。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 青衿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后以“青衿”借指学子。明 清亦指秀才。《魏书.李谧传》:“方欲训彼

  • 轩岐术

    源见“轩岐”。指医术。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臣喜阅草木之书,颇解轩 岐之术。”

  • 栽桃魂

    源见“王母蟠桃”。借指仙魂。唐李商隐《烧香曲》:“西来欲上茂陵树,柏梁已失栽桃魂。”

  • 烧尾牛

    源见“火牛阵”。比喻辛劳奔波。清袁枚《遣怀杂诗》之十四:“何苦蚩蚩氓,奔如烧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