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凤鸣朝阳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西晋大臣张华初见江南名流褚陶,十分赏识,对陆机说:“你们兄弟俩如龙腾虎跃,顾荣象凤鸣朝阳,见到你们本以为江南再无人才,没料到今日又见到褚生。”后比喻高才得遇明时。

清朝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一〇〇:“〔王念孙〕首劾大学士和珅。疏语援据经义,天下比之凤鸣朝阳。”也作“朝阳鸣凤”、“鸣凤朝阳”。

新唐书.韩瑗传》:“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韩瑗直言敢谏,因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攻击诬陷,忧愤成疾,死在振州刺史任上,年五十四岁)自瑗与褚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讳将二十年。帝(武则天皇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阳。”

唐朝时候,自褚遂良、韩瑗死后,内外忌讳,不敢谏正朝廷之事,前后将近二十年。后武则天兴建奉天宫,才有一个叫李善感的御史官上书谏事。当时的人对此非常赞美,称之为“凤鸣朝阳”。后因用为赞誉直臣敢谏的典故。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当作“凤鸣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主谓 ①比喻贤才以明世。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颜先~。谓东南之宾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褒义。多用于高才得到施展的机会。②忠臣直谏,如鸣凤于朝阳。《唐书·李善感传》:“自褚遂良等死后,群臣无敢谏者,李善感当因事一谏,人以为~。”△褒义。多用于敢于说话方面。也作“鸣凤朝阳”。


【词语凤鸣朝阳】  成语:凤鸣朝阳汉语词典:凤鸣朝阳

猜你喜欢

  • 七步之才

    源见“七步成诗”。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北齐书.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见

  • 青蝇点璧

    同“青蝇点素”。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书》:“昔在词林,宿承休问,中见青蝇点璧,每切不平。”【词语青蝇点璧】  成语:青蝇点璧汉语大词典:青蝇点璧

  • 遏住云飞

    同“遏住行云”。宋曾觌《朝中措》词:“醉到闹花深处,歌声遏住云飞。”

  • 非马辩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儿说,宋人,善辩者人。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词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战国时有名叫儿说的人,能言善辩,以名家“白

  • 睢阳齿

    源见“张巡嚼齿”。借指忠义之士的慷慨正气。清 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诗:“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词语睢阳齿】   汉语大词典:睢阳齿

  • 吟扣僧门

    源见“推敲”。形容苦心斟酌诗句。唐郑谷《次韵和王驾校书结绶见寄之什》:“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

  • 刘伶贤妻

    同“刘伶妇”。宋辛弃疾《定风波.大醉自诸葛亭归窗间有题字戒饮者醉中戏作》词:“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 上书金马

    参见“东方三千牍。”

  • 高步云衢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云衢:云间大道,旧时比喻仕途显达、顺利。郤诜(shēn),济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少博学,以对策而踏入仕途,所以《晋书》的作者高度评价了当时朝廷求贤于民间的这一做法。他说:“治理

  •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树木因蠹虫多而蛀坏折断,墙因孔隙逐渐增大而倒坏,比喻败类众多,必至败坏国家。《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