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

壑(hè),坑谷,深沟。以邻为壑,原指拿邻国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嫁祸于人。一个名叫白圭的治水专家对孟子说,我对洪水的治理超过了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洪水,是循着水原来所走的道路加以疏导,所以他是把四海作为容水之处。而你却是将邻国作为容水之处。水不遵循故道而四处泛滥叫作洚水,——洚水也就是洪水——这是仁爱百姓的人最憎恶的。我的先生,你错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例句】:

清·魏源《湖广水利论》:“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 《毛泽东选集·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别人要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或以坏的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


偏正 壑,山沟、大水坑。把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孟子·告子下》里批评自夸善于治水的白圭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后用“以邻为壑”比喻转嫁灾祸或困难给他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或以坏的送人,‘~’,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贬义。用于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嫁祸于人 委过于人↔助人为乐 千金买邻 亲仁善邻


解释壑:山沟;水坑。原指将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时,有个叫白圭的人,善于商业生产和筑堤治水。有一天,他对孟子说:“我治理水患的本领比夏禹强。”孟子说:“你的说法不对。夏禹治水,顺乎水的本性,采用疏导的办法,让水注入大海,是以大海为水坑。现在你用筑堤堵塞的办法治水,让水流向邻国,是把邻国当作水坑。水如果逆流就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洪水危害天下,给百姓造成损失和痛苦,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厌恶的,所以我认为你说得不对。”

近义嫁祸于人

例句

我们不能以邻为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给下游造成污染。


【词语以邻为壑】  成语:以邻为壑汉语词典:以邻为壑

猜你喜欢

  • 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参见: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 铅铦

    同“铅刀”。《宋史.朱昂传》:“愿在握而为剑,每辅衽而保裾。殊铅铦之效用,比硎刃而有余。”【词语铅铦】   汉语大词典:铅铦

  • 白石吟

    同“饭牛歌”。唐陆龟蒙《同皮袭美访寂上人》诗:“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源:水源。 毁裂冠冕,拔去树根,堵塞水源。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 后也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之辞。语出《左传.昭公九年》:

  • 分灯

    源见“馀光”。谓借邻人馀光读书或劳作。唐于鹄《题邻居》诗:“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元郭钰《江路》诗:“炊烟晨减米,乞火夜分灯。”参见“凿壁偷光”。【词语分灯】   汉语大词典:分灯

  • 效颦西子

    源见“东施效颦”。谓以丑学美,生硬模仿,效果适得其反。明杨慎《升庵诗话.右丞诗用字》:“岂止学步邯郸,效颦西子,乃是丑妇生疮,雪上再霜也。”

  • 遮王导扇

    源见“庾公尘”。喻指鄙视权势。清尤侗《满江红.生日自题小影》词:“背后好遮王导扇,手中只少渔阳鼓。”

  • 左思十稔

    《晋书.文苑传.左思传》:“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既便疏之。”“及赋成……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 乌啼宵夜

    参见:乌夜啼

  • 展转不寐

    见“辗转反侧”。三国魏·曹丕《杂诗二首》:“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