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丁开道

五丁开道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又卷九四引同书:“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后因以“五丁开道”为咏力士改造山川的典故。明高启《喜闻王师下蜀》诗:“不假五丁开道远,俄看万甲积山齐。”


【典源】 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注·沔水注》亦载,文略。

【今译】 传说古代蜀国有五名大力士,能够搬移山岳。秦惠王想要伐蜀,刻成五头石牛,将金子放在牛后。蜀人见了,以为石牛能便出金子。蜀王于是派兵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石牛回来,开成一条道路,将其中三头拖到成都。这样秦蜀之间有路可通,秦王派张仪等人,随石牛道攻伐蜀国。又说秦王知道蜀王好色,于是献五名美女给蜀王,蜀王喜爱,派五丁去迎美女。回到梓潼时,见一条大蛇钻入山洞,一名力士拉住蛇尾,但拽不出来,五名力士一起去拉,结果山崩,压住五丁,五丁大叫五名美女及迎女的人都躲避上山,而化为石。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蜀地、蜀道事; 也用以指力士。

【典形】 地崩山摧、开山力士、金牛、金牛假道、山崩蜀道、石路五丁开、 蜀郡五丁、 蜀山蛇、 五丁、 五丁开道、五丁凿、开险五丁、五丁愁、五丁力尽、秦开蜀道。

【示例】

〔地崩山摧〕 唐·李白 《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开山力士〕清·丘逢甲《南汉敬州修慧寺》:“破敌神兵退六甲,开山力士驱五丁。”

〔金牛〕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金牛假道〕 清·丘逢甲《叠韵答潘兰史送别》之二:“金牛假道愁窥蜀,石马传文诧共槽。”

〔山崩蜀道〕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山崩蜀道,台候妇而无归。”

〔石路五丁开〕 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蜀郡五丁〕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蜀山蛇〕 唐·李商隐《咏史》:“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五丁〕 唐·李白《大猎赋》:“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颓,深平险谷。”

〔五丁开道〕 明·高启《喜闻王师下蜀》:“不假五丁开道远,俄看万甲积山齐。”

〔五丁凿〕 元·柳贯《袁伯长侍讲同赴北都》:“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猜你喜欢

  • 二十四考中书令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后遂以借称郭子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

  • 无幽不烛

    幽:黑暗。烛:点上蜡烛,意谓照亮。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照亮,比喻恩德施及四方。庾羲,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庾亮之子,曾官居吴国内史,其时,晋穆帝司马聃颇好文雅,但朝政混乱,庾羲便至郡献诗,诗中颇存

  • 菽水媚翁媪

    同“菽水承欢”。宋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檄》诗:“诗书膏吻颊,菽水媚翁媪。”

  •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褒妲:即周幽王的皇后褒姒和殷纣王的妃子妲己。 没听说夏殷两朝衰败时,两朝君主诛戮褒姒和妲己的。 反衬唐玄宗能顺从民意,诛戮杨贵妃,与桀纣和周幽王这些亡国之君不同。语出唐.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

  • 沈郎腰瘦

    也作“沈腰”、“沈愁”、“沈郎消瘦”等。沈郎,即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仕宋、齐、梁三代,帮助梁武帝登位后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久之,欲谋三公高

  • 问牛知马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问牛知马”比喻从侧面推究,得以明白事实真相。南朝陈.徐陵《晋陵

  • 博浪铁椎吼

    同“博浪飞椎”。明何景明《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 奔逸

    奔驰。《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逸:亦作“佚”。回:颜回。瞠( ㄔㄥ chēng 撑):瞪目惊视。【词语奔逸】   汉语大词典:奔逸

  • 光阴如箭

    同“光阴似箭”。宋苏轼《行香子.秋兴》词:“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见“光阴似箭”。【词语光阴如箭】  成语:光阴如箭汉语大词典:光阴如箭

  • 年方二八

    主谓 年纪已16岁,正在妙龄。语本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年时 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敛。”俞平伯《中年》:“所以倚老卖老固然不好,自己嘴里永远是‘~’,也未见得妙。”△多用于指十六七岁的妙龄